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幼儿疾病 > 其它疾病

针对红丝疔的简易疗法

本文Tag标签:红丝疔  

  “红丝疔”,西医叫“急性淋巴管炎”。这种病常发生在下肢和上肢内侧皮肤。发病时局部有一条红线,周围皮肤发红发热,有压痛,可伴全身发热或头痛。红线常从脚或从手开始,伸向胭窝、腹股沟或肘部、腋窝。多由于手、足皮肤破损,邪毒乘虚而入,流窜经脉(淋巴管)而发。患“脚气”的人尤其容易发生。过去不少人误把它当作“疔疮走黄”,传说:如红线过了胸腹,人就没有命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局部治疗:皮肤消毒后,用一根消毒针沿红线每间隔3~5厘米挑刺一处,并用手指轻挤针孔放血;或用针挑断红线尽头放血,以泄热毒。如红线粗大,周围皮肤红热明显,则不宜挑刺,可外敷金黄膏。内服药可用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丹皮10克,银花10克,煎水服。病在下肢,另加牛膝10克。这种病及早治疗一般不会化脓溃破。预防的最好办法是及时处理手足部破损皮肤,尤其是要彻底治疗脚湿气。烧伤创面如何选择中草药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会因不小心导致烧伤、烫伤。轻者皮肤红热灼痛、起泡破皮,重者伤筋蚀骨,影响功能,甚至会热毒内攻脏腑,危及生命。

  对于烧伤,除了要进行及时正确的全身治疗外,创面的正确处理也是相当重要的。如皮肤潮红、灼热、疼痛者属l度烧伤。可搽用黄油膏或老鼠油(即将刚出生的老鼠浸入豆油或麻油中密闭浸泡而成),亦可外搽石灰乳剂(将生石灰与水搅混.澄清后取上清液加入麻油、冰片少许即成)。如皮肤潮红、肿胀、起泡、疼痛剧烈,或不甚疼痛、基底苍白、湿润者属Ⅱ度烧伤。宜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刺破水泡,放出积液(如水泡较大,则要将水泡剪去),外贴烫伤油膏纱布(用黄柏、大黄、地榆等量,与豆油煎至焦枯去渣,浸入药用纱布即成),并用绷带包扎固定。亦可用虎杖酊、四季青乳剂、“烧伤药水外搽,每1~2小时1次,经12~24小时痂面形成后可减少涂药次数,或停止涂药。如皮肤同皮革样无弹性,创面焦黄或色黑如炭,疼痛消失者,则属Ⅲ度烧伤。应保持创面干燥,创面范围较小者可用脱痂药,如东方1号软膏、水火烫伤膏外敷,使其焦痂溶解脱落;对大面积焦痂,最好至医院手术切痂,并进行植皮,可缩短疗程,减少疤痕,减轻伤残程度。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