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是夏季最常见的外科病,好发于婴幼儿。这主要是夏天气候炎热,肌肤松弛,孔窍开张,如果做父母的不善于调养和护理,不经常给婴幼儿洗浴以清洁皮肤、排汗泄热,或是没有经常服用清凉饮料以防暑降温,而致使汗出不畅,暑邪热毒遏于皮肤,就容易生疖子。也有的人,因生了痱子用手搔抓后感染,亦可生疖。疖子到处可生,但是以头面部较多见。
生了疖子,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疖呈圆锥形,如黄豆大或指头大,隆起在皮肤表面,局部潮红、肿硬、胀痛,化脓时肿块中央有一个黄白色脓头。由于这种疖子肿胀较硬,故称为石疖。还有一种疖子,肿胀隆起呈半球形,如梅李大,没有脓头,也比较软,所以又称软疖。一般说,单个的疖,除局部胀痛外,并无其他不适。但是如果疖肿较多,就可以出现舌红、苔黄、小便黄热等全身症状。如处理不当,邪毒(即细菌毒素)走散,可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不能以为疖子是小病而忽视。
疖的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常用银花15克,连翘12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蒲公英10克,赤芍10克,煎水服。如伴有发热、烦躁、口渴、舌红、苔黄等症,这是热毒炽盛所致。应加黄芩10克,黄连2克,山桅10克,花粉10克,玄参10克,以增加清热解毒的功效。如同时大便秘结,数日一行,或大便燥结艰行者,可加生大黄6-10克,以通腑泄热。
如果有的人吃煎药不方便,亦可去中药房选购牛黄消炎丸、六神丸、六应丸之类,按说明的服法,用温开水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