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
耳廓中的耳穴分布图图16犹如一倒置胎儿。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耳廓中都有相应的阳性反应点,称为耳穴。这些穴位是耳针疗法的应用穴位,也为诊断相应脏腑及组织器官的疾病提供了参考依据。耳针取穴可选与病变有关的相应穴位,或据中医理论辨证取穴,还可按临床经验取穴。如:胃痛-胃穴、耳鸣-肾穴、高血压-降压沟、目赤肿痛-耳尖穴等。一般2~3穴为宜。
耳针常用方法有埋针法、压籽法、毫针刺法、电针法、温针法等。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病症、多种功能紊乱性病症以及多种慢性病症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失眠、消化不良、慢性盆腔炎、胆结石、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扭伤、肢体活动障碍等。
耳部冻伤、炎症者禁针;习惯性流产之孕妇禁针。耳针疗法多与其他疗法综合应用。
头针
在头部特定部位进行针刺治疗。头针疗法是中医针灸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头针刺激区的划分确定较为严格,各刺激区的主治病症针对性较强,故临床应用时须一一掌握,正确运用。头针刺激区的选择原则为:单侧肢体病选对侧;双侧病则选双侧;内脏病及不易区分左右的病也选双侧。此外还可选用与疾病相关的其他刺激区。头针捻针的速度宜快(200次/分),辐度宜大(向前2—3转、向后2~3转),行针及留针时宜活动肢体,以助疗效。
头针主要适宜于治脑病,特别是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耳鸣、眩晕、麻木、舞蹈病等。另对心血管病、消化系病及多种神经痛也有一定疗效。
中风急性期、高热、心力衰竭者禁针。谨防受术者晕针、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