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目光的背后暗藏的信息

本文Tag标签:职场交流  

  从这两幕爱和恨的目光剧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直接的凝视,代表强烈的喜爱、敌对或恐惧;而闪避的视线,则与害羞,故示优越或伪装卑屈有关。由于眼睛只有看或不看两种选择,所以必须配合脸部表情,才能确定是爱、恨、惧这三种主要感情的哪一种。但除了特殊情况外,社交场合中很难看到单纯的一种,大都予以混合,甚至压抑在礼貌的面具之下,变成千篇一律的点头和微笑。但眼睛仍可能透露真正的心事,瞥往他人时间的长短,可以说明喜欢或讨厌对方的程度。极受一位美丽女同事吸引的男性,或许无法用任何方式表达,但视线交接时,会纠缠她长一点的时间。另一个勉强跟讨厌的女主人说话的男性,脸上或许挂着笑容,但内心的不耐,可从他不愿迎视她看得出来,同样地,怀有敌意却也笑着的客人,会叫某些较神绎质的人不敢看他。

  但光借别人看你的眼光就想断定他喜不喜欢你,则是过分的要求,视线的方向,只能说明你是否“比较”受注意,真正的注意与否,还得靠其他未受礼貌的微笑所掩饰的行为来决定。不过,虽然视线的长短无法代表情绪的特征,但它还是考查我们与人交际之时某些不自觉的反应的重要线索。

  观察两个交谈的人的视线,可以看到一套很有特色的视线之“舞”。说者看着同伴开始说话,过一会儿后思想和言语都有了惰性,他便看向他处,在即将下结论时,会再回来看看刚才那些话的效果如何。这期间,听者会一直看着他,等听者开始说话,便又重复说者的过程。

  通常,人们是在短短的对视中交换说话的角色,但对对方有倾慕之意的男子,会在这时停留得久些,这会弄得女方很不舒服;因为她不顾因移开视线而被认为害羞,但如果她大胆迎视,则等于被迫做出“爱人的凝视”,这也是她不愿意的。不过,一般人通常不会过分到这种程度,只是凝视略久,让女方在受窘之前收到他的讯息。

  社交场合中常可看到眼睛行为的几种变形。例如,一对噜嗦的说者常等不及结束,便在说话途中随时回看听者,急促来回的视线,会造成听者极度的不适。另有一种歌迷、影迷型的凝视,好象一秒也离不开似的,这会迫使被崇拜的人或是回视他,或学被动的上司一样,看向远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