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感觉统合失常现象的认识

本文Tag标签: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失常影响智商,患儿表面聪明可爱,活泼伶俐,但常常在许多场合表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东张西望,或学习阅读困难,计算粗心,成绩不佳;或做事懒散、拖拉;或语言发育延缓,口齿不清;或怕人、爱哭、紧张、孤僻,或胆小,害羞,不愿表现自己,交友困难;或急躁、固执、任性、好对亲人发脾气;或怕亮、怕黑;或好惹是生非,容易吵架、打架或啃咬指甲、被角及学习用具;或行坐姿势不良,手脚笨拙:或怕人碰触;或惧怕登高、旋转和走平衡木;或喜好旋转;或挑食、偏食、食欲不振等。这些孩子在医院常规检查的指标多正常,而无器质性改变。但他们那种无法自控的异常表现却使家长及老师束手无策,因为对他们的帮助和教育无济于事,即使采用斥责、体罚以及许多安神、补脑的药物,甚至加上心理治疗也都收益甚微。这些孩子中一些人带着许多问题进入成年,造成更广泛、深刻而棘手的社会问题。调查资料表明,有上述问题的孩子占儿童群体的10%左右。

  感觉统合失常是先天发育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共同的结果。具体来说,是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成长发育的全过程中,其母在妊娠时期出现的先兆流产、胎位不正、早产、剖宫产和婴儿期出现的被拥抱少、爬行不足、过早用学步车、过程保护、骄纵溺爱以及其他原因不明的干扰时,均可使儿童的大脑因缺乏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感觉刺激和家庭训练,而无法综合处理从外界大量涌入的信息,从而出现轻重不同、表现各异的儿童心理行为,进而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常。

  根据“小儿的大脑功能是可塑的”发展理论,医学家对感觉统合失常的病儿制定了一种特殊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并不是直接针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写作、阅读和认知能力的治疗,而是通过感觉输入的刺激,尤其是通过内耳、前庭、肌肉关节和皮肤、器官的感觉输入,而帮助感觉统合失常的孩子,重新统合相关的感觉及神经系统去做有目的、比较精细的活动,从而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由于小儿的大脑功能可以发展,所以在神经系统重要的发育时期用运动的方式改善感觉统合的功能,进而可改善大脑的功能,就能很好地与外界环境适应。因此,治疗此病的关键在于治疗时机的把握上。0~3岁时为最佳预防期;3~7岁时为最佳治疗期;超过12岁即为不治疗期。治疗效果的好坏还与患病程度、训练方式、训练效果有很大的关系。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