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早期教育 > 智力开发 > 智能发育

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兴趣

本文Tag标签:学习教育  

  1.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兴趣后面真实需要的研究上,而不要孤立地研究教材表面“兴趣”

  有位班主任带领学生“三进美术馆”就是很好的范例。第一次他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想进行审美教育。结果失败,学生十分钟就参观完毕;第二次他把学生带到了名画<最后的晚餐)前,讲述了犹大出卖耶稣的动人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于是第三次学生再进到美术馆之后就久久不愿离去。

  “兴趣产生于需要,表现着需要”。教师的任务是不断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需要,发现自己内在的需要,发展自己的需要,这时学生就会发现有更多的事物引起自己的认识兴趣。

  2.根据教学目的,选择适合学生主体认识兴趣的客观内容,还要设置价值意识“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价值意识不断得到发展

  例如春游如何使不同年龄的学生发展认识兴趣?年幼的学生,根据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捕捉昆虫,收集树叶,满足他们好奇的需要;而大些的学生,则应该根据他们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引导他们调查访问,研究历史,以满足他们深入思考的需要。通过活动使他们体验到这种活动对他们的意义与价值。

  发展哪些认识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出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看来,脑力劳动和实践创造的需要都将激起主体的认识兴趣。

  3.根据未成熟主体的年龄特点,逐渐培养学生的长远兴趣,稳定兴趣,形成兴趣中心

  一般采说无意注意产生直接兴趣,有意注意才能产生间接兴趣。而学生都是从无意注意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因此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必须根据未成熟主体的年龄特点逐渐展开。

  .有些学习任务表面看起来是枯燥无味的,只有逐渐理解了它对自己的意义之后,才能产生间接兴趣。例如英语学习,大量记忆单词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但是学生如果理解了,掌握一种外语对于自己今后的发展如何重要,就会产生间接兴趣。

  主体认识兴趣的发展与主体性的成熟密切相关。间接兴趣的建立,实际上只能在一个人能够理解客观事物对自己的意义之后,也就是价值意识有了发展之后。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在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过程中,发展着学生的兴趣。

  而如果学生能在自己众多的长远兴趣、稳定兴趣中逐步形成重要的兴趣中心,必将有利于他一生围绕兴趣中心做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对人类做出贡献。当然这时的兴趣中心,已经和他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观融为一体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