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家庭生活 > 亲子互动 > 日常活动

父母的态度要会随孩子的情况而定

本文Tag标签:亲子交流  

  有些父母因为忙没时间在孩子身上投资,就希望孩子们能够节约时间走捷径,会根据孩子的话语或是表情进行推测,然后训斥孩子。孩子说自己腿疼时,父母就根据他平时的行为,说“今天又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吧”或是“谁打你了?”“玩过头了吧”,“你又不小心了”等等,孩子还没说出具体原因,父母就凭自己的推测开始训孩子,根本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孩子则会觉得自己被误解了而心里难过,而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即使被误解也不会解释。等到后来父母知道了实情以后,“既然不是那样你干嘛不说啊?”还是会训斥孩子。

  晚上睡觉前,孩子叫了声“妈妈”想要说点什么的时候,妈妈却在心里想“这孩子又想拖延时间不睡觉了”,所以会没好气地对待孩子“干嘛”。因为妈妈的脑子里已经开始写剧本了。“这孩子每天都不想睡觉,一到了睡觉时间就要这要那的,今天肯定也是这样”。实际情况有时会和想象不一样,不一定按照大人所编写的剧本走。孩子可能是想和妈妈说别的事情却挨训了,也就没法说想说的话了。

  小熙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社会性问题很是担心,孩子脸色稍微不够明朗就担心的不得了。父母观察了孩子表情以后,也不问孩子就开始在脑子里编剧本了,“肯定是在学校和同学有什么事,总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啊……怎么办?孩子会没自信的……以后走人社会可怎么办啊”等等数不清的想法。然后就会好像真有什么事一样地问孩子,“你又和同学吵架了是吧?”而小熙即使回答说没有,父母却不信,“肯定有什么事儿,你还不说”,直到孩子发火了,父母才会停止追问。可是,有的妈妈甚至会给别的孩子打电话确认以后才会罢休。而小熙则会想,“妈妈怎么每天都问我有没有和同学吵架啊?”而如果孩子和朋友的确吵架了的时候,父母则开始把问题放大。明明是孩子之间的一点小事,却弄得好像自己的孩子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样,结果使得孩子与朋友之间反而出现了问题。而父母这时候却会觉得自己的预感没错,“看看吧,我就猜到会这样嘛”,却不知道是自己的先人为主导致了问题的发生。这样的事情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纠葛,最终使得孩子无法实现自律和独立。孩子或是想摆脱这样的纠葛而反抗父母,或是最终向父母妥协而很难实现独立。

  父母不要在脑子里编写剧本,不要想当然。因为孩子的行动会随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父母开始编剧本,而且还是消极的话,那么与孩子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不仅如此,孩子每次都会觉得委屈,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的感情。父母应摒弃自己想当然的想法,而去了解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即使父母的预感是正确的,也不要做出一副已经了解的样子去追问孩子,而应该是采取询问孩子的态度。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