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开始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本文Tag标签:社交能力  

  父母在共同育子时如何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对幼儿来说,“社交”就是交友。社交欲望也是很早就出现了。从孩子出生后第二年的最后一段时间开始,孩子们就根据性别和熟悉程度来分帮分派。平行游戏是指两个孩子呆在一起,各自做不同的事情,互不干扰。这个年纪的孩子很难从玩平行游戏发展到学习社会可接受的行为。共同分享、轮流行事和偶尔让步并不是孩子生来就会的。所有的一切都因为那条没被精确定义的“幼儿所有物定律”,即“我碰过的或是我想碰的东西都是我的”,变得更复杂了。

  到三岁后,文化背景不同的孩子会表现出相同的对同性的偏好,似乎和同性朋友一起能让事情进行得更顺利。到了四五岁后,孩子们也大多与同性朋友一起玩耍。男孩交朋友易熟也易生,而女孩通常会更为认真地建立关系,她们很早就有了等级意识,并会一直保持这种意识。

  父母对孩子社交能力的看法与他们自己的童年经历紧密相关,这些经历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你小时候有许多志趣相投的同龄朋友一起玩耍吗?他们是你在学校或游戏小组认识的正式朋友,还是你邻里乡间随意的玩伴?你有邻居吗?周围有兄弟姐妹和你一起玩耍,或和你打架吗?对你与不同背景的孩子们一起玩耍,父母的容忍程度怎样?你认为自己小时候在社交上是胜者还是败者?

  让“女儿精于社交”、“儿子变得强悍”这一育子传统常常使得父母双方对孩子的培育产生一定的意见分歧。其他的一些典型育子模式致使父亲毫无兴趣教会女儿应对竞争、社会威胁和欺侮;在这同一育子模式中,母亲更关注存在于孩子(大人们)表面的社会关系下的等级关系(这周应该和什么样的朋友相处?谁这周不能和我孩子玩?):母亲有义务去帮助孩子在同龄人的权势等级中获得强势地位。父亲往往会觉得关注这些没有用处,因为父亲们倾向于认为母亲的这种关注毫无用处,男人们很少会因为在各种社会情况下走自己的路而有任何内心冲突,只要他们认为自己做得对。

  保持育子的密切合作能让孩子自由地去探索友谊,而不受困于模式化的行为,也不被性别因素所妨碍。和前面讨论过的情况一样,这种融洽的育子关系的关键,是父母双方应经常就孩子的交友状况进行开放的讨论和交流。有时你的伴侣希望孩子不管是流血还是流泪都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因而不愿站出来干预孩子们的玩耍;这时候沟通就意味着你要跳出来,及时阻止孩子们的游戏变得太激烈。有时你的伴侣会因为与其他孩子的父母是好朋友而“不想对彼此的孩子太苛刻”,于是便要求孩子玩的时候小心一点:这时候沟通就意味着你要制止他(她)这样做。通常这只是指先干预,然后再讨论,理清楚这种方式是否真的那么糟糕,另一种方式是否更好。

  父母就孩子的身体、情绪、社交状况进行着沟通和协商,这和父母在社交和工作领域里的共同协商是完全一样的。然而,如果父母双方不能彼此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那么要让孩子们听话更难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