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本文Tag标签:校园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唯理性数学教育模式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生活需要,主要缺陷就在于忽视情感因素,贬低直觉认识功能,违背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人的认识活动与人的情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情感不仅仅是促进认知的辅助手段,它直接关系到教与学,情与理能否达到和谐的统一,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和小学生情感发展规律,谈谈课堂教学的有关问题。

  一、加强师生感情交流,促进学生情感迁移

  在学校中,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学记》有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爱,又会“爱屋及乌”地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去爱每一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种愉悦、宽松、自由的“心理安全”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每一步正确的思维过程和运算做出积极的评价和恰如其分的表扬以诱发其学习兴趣。相反,如果教师缺乏激情.用过于严厉的言语或行动对待孩子,就会使学生因受到排斥的情意因素的影响,远离教师或产生对立情绪,久而久之则厌恶学习,这也从反面说明了情感迁移的效能。

  二、注重情意培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有效的一种。实践证明,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会激起他们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正是如何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思考劳动者的自豪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学生的成功和自豪中培养他们的学习情感。

 三、注重情感激发,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愉悦感

  愉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它能刺激和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激活智力活动,强化所学知识。数学知识概念性强,抽象难懂,这就更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愉快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情境,采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电化教学等教学手段,或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往往会激起学生探索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2.创设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的探索过程。因此,既要注重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师决不能把现成的结论和科学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该使他们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亲自研究,独立思考,共同讨论去掌握知识的方法。

  教学知识来源于客观实际,又广泛地应用于客观实际,在教学中结合数学的这一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且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小数的意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米尺来测量黑板、讲桌、课桌,甚至书本的长度,通过平分米尺,用其中的一段来表示不足或剩余的长度,从而使学生领略到小数这一数学知识的来源及发展过程。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能弥补某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使其好学、乐学,从而达到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总之,由于小数数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情感因素是依附在一定的知识教学和训练过程中的,融情感于教学,对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