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的表现

本文Tag标签:营养不良  

小儿营养不良可分为消瘦型和浮肿型两种。消瘦型营养不良是由于总热量、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素均缺乏引起。浮肿型则是小儿热量接近需要量,但由于蛋白质严重缺乏,所以当血清白蛋白下降至25克/升以下时,小儿会出现水肿,这在医学上称为营养不良性水肿。

  消瘦型营养不良轻症小儿会见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弛。重症的还会有各种内脏萎缩,全身各系统、器官均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如身体肌肉体积减少,细胞密度增加,细胞变性;肝脏发生脂肪浸润而呈脂肪肝;胰腺泡萎缩等。其次,长期营养不良的患儿,胰脂酶、胰蛋白酶、α-胰淀粉酶含量会降低;肠道表面细胞会萎缩,绒毛结构会发生退行性病变,肠壁变薄,粘膜皱壁消失,甚至脑神经细胞也会减少,脑内类脂、胆固醇和磷脂含量都会降低,有退行性变化,可出现脑电图改变。其他脏器,如心肌纤维则会混浊肿胀,淋巴组织和胸腺会显著萎缩等。

  消瘦型营养不良在婴幼儿临床上,则首先可表现为体重下降、身长不增,以后体内脂肪逐渐消失,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皮下脂肪的消耗顺序可首先是腹部,之后躯干、臀部、四肢,最后面部。当面颊脂肪垫消失时全身则可消瘦如老人。同时,消瘦型营养不良患儿除消瘦外,还可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松弛和失去弹力,肌肉松弛、萎缩,肌张力除偶见增强外,一般情况下表现低下,运动功能发育也见迟缓。这时,重症患儿体温还会偏低,精神会萎靡不振,活动少,有时还可表现烦躁不安,食欲低下以至消失,易发生腹泻,并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等症状。另外,患儿这时也可出现有关维生素缺乏症的特殊症状,如结膜干燥、口角糜烂等。

  消瘦型营养不良患儿3岁以后发病的,某些患儿身高虽属正常而体重低下。有些还有皮下脂肪变薄,肌肉松弛,易疲劳、睡眠易醒,对脂肪耐受力低和常有中度贫血等症状。

  另外,根据体重、脂肪丢失程度,还可将婴幼儿营养不良分为三度,三度的标准是:工度: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25%,仅腹部脂肪变薄;Ⅱ度:体重比标准体重低26%~40%,臀部脂肪也变薄;Ⅲ度:体重比标准体重低40%以上,臀部、面部脂肪几近消失。此外也参考其他症状,如精神萎靡、肌肉松弛、皮肤弹性差等。这类婴幼儿可因营养不良的程度不同而有轻重不同的表现。

  此外,3岁以后的小儿营养不良可以分为轻度和重度。轻度营养不良小儿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5%~30%,重度为30%以上。同时也考虑皮下脂肪厚度、肌肉结实度、精神状态等。

  浮肿型营养不良小儿则多见于以淀粉类食物喂养的小儿,这类小儿轻者表现虚胖,重者伴有水肿。水肿一般先见于下肢,呈凹陷性,渐及腰骶部、外生殖器和手背。而胸、背、上肢常消瘦。严重的患儿还可有腹水及胸腔积液,皮下也可积液,皮肤紧张发亮。此外,这类患儿尚有其他营养不良的表现,如体格发育迟缓,精神呆滞、易激惹,皮肤干燥苍白、脱屑、色素沉着、有紫癜,易患褥疮或营养性溃疡,毛发也干燥易脱落,肌肉较松弛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