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家庭生活 > 亲子互动 > 日常活动

从心理学角度防止对孩子的口头欺凌

本文Tag标签:亲子沟通  

  “你又笨又丑,你就是一个失败者”,这就是口头欺凌者向受害者所传达的基本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口头欺凌比肢体欺凌更严重,因为口头欺凌是在攻击个人的品格。当然,棍棒可以伤到我们的骨头,但是辱骂绝不是无害的,尤其是对于非常敏感或者社交弱势的孩子来说。

  口头欺凌在情感方面极具破坏性。如果发生得太频繁,孩子极有可能会相信这些伤人的信息。口头欺凌与焦虑、沮丧、孤独、自卑和拒绝上学的行为密切相关,它还是恃强凌弱最常见的形式。这并不令人吃惊,因为对于成年人来说这是很难发现的:它只是欺凌者对不是很受欢迎的受害者所说的话。那么成年人该相信谁呢,通常受害者和旁观者都不会去报告恃强凌弱的行为。受害者可能害怕被看作是搬弄是非者,或者担心成年人的介入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而旁观者可能害怕报告恃强凌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也就是害怕自己也成为受害者。因此,口头欺凌一直在持续,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行为逐渐侵蚀受害人的自我价值。

  直接的口头欺凌(实际交往)可能发生在面对面的时候,也可能通过电话,甚至网络出现。有时候这种骚扰就局限于某一特定属性,例如,孩子的智力(“笨蛋”)、运动能力(“笨手笨脚”)或者外貌(“丑陋”)。尽管这些辱骂在情感方面的确是有害的,但是如果她在其他方面有成就感的话,总的来说孩子的自我价值是可以被保护的。有些时候,骚扰是关于孩子的整个性格或者个性,带有总体性的辱骂,例如“失败者”。这对于孩子来说很难去处理,因为他们把孩子当成了成年人来攻击。

  间接的口头欺凌是以传播关于受害人的恶意谣言的形式发生的。众所周知,为了传播开来,谣言是不需要真实的。一旦谣言开始传播,就像疾病一样,危害就产生了。负面声誉就会接踵而来。

  间接欺凌通常就是恃强凌弱行为变成一个群体行为的过程。欺凌者不仅依赖她的追随者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还依赖于受害者无法保护自己这一特点。因为口头欺凌是恃强凌弱行为中最常见的类型,所以我们书中提到的每个社交弱势的孩子都在一定程度上经历过口头欺凌,这并不奇怪。

  口头欺凌

  艾勒和杰里米都是口头欺凌的直接受害者,主要因为他们的表现都比较突出。艾勒过度的活动和冲动的行为比较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杰里米不寻常的兴趣、行为和不整清的外表让别人很难不注意他。艾勒发现别人叫他“傻瓜”“弱智”“失败者”“同性恋”“笨蛋”。杰里米则被称为“星迷”“怪人”“隆物”。

  我们生活事例中所有的社交弱势的孩子都在经历间接形式的口头欺凌。艾勒被告知他“有虱子”,是“搬弄是非的人”,是“骗子”“喜欢偷东西”,是“爱哭鬼”,还“没有朋友”。欺凌者说拉尔夫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人”“从不说对不起”,是“令人扫兴的人”,做事“太认真”,并且“老是生气”。特蕾西被称为“健忘的”“怪怪的”,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杰里米被标记为“怪异的”“臭的”,还有“神经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