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阅读的孩子能把自己教育好

本文Tag标签:早期教育  

  经常读好书的孩子是学不坏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他们从书中就会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

  经常读好书的孩子学不坏

  总有父母问我:“到底应该培养孩子哪些兴趣爱好呢?”的确,兴趣爱好的范围太广了,种类太多了,到底哪一个好呢?我在前面第二章已经讲过了培养孩子兴趣的原则:符合孩子天性的就好,尊重孩子意愿的就好,父母不急功近利就好。

  但是,我在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个爱好,阅读!阅读本身既是一种爱好,又是现代社会做任何事都需要的一种能力。它看似平常,却是构筑孩子精神世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阅读可以使孩子更智慧,帮助他们更加了解自我,了解人性,了解身处的这个世界。

  阅读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呢?简单地说,要判断一个人是怎样的人,看他读的书和身边的朋友就知道了,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一定是大量阅读的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墙根的这句名言正印证了我国古人所云:“学皆成性。”因此,父母一定要慎重对待阅读这件事,让孩子广读书,读好书,在家中创造浓浓的书香气,从小熏陶孩子的书卷气,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经常读好书的孩子是学不坏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他们从书中就会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一辈子不寂寞,因为书是益友、是知己,是深人人心的慰藉。如果孩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就具备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培养阅读习惯越早越好

  父母无疑应该是孩子读书的引路人。阅读越早越好。新加坡等国家倡导父母在孩子18个月时即要开始为孩子朗读。

  儿童文学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说:“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科学研究发现,5岁以前经常听父母讲故事的孩子,阅读技巧更趋完善;而3岁左右能轻松阅读简单书籍的孩子,终其一生都会有读书欲。

  14岁之前的阅读体验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并没有专门的阅读区域,要完成阅读这项工作,需要左右脑好几个“部门”协同运转才能够实现。

  过了14岁才开始训练它们“合作”,不仅比较难实现,而且因为已经错过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阅读的教育作用也会被打折扣。

  朱天心是台湾文坛重要的作家,她对女儿阅读的重视程度远大干功课和成绩。她说:“如果我看到女儿拿着笔在画画或是看课外书,我只要觉得她做的那件事情是比功课有意思的,我连声‘你今天功课写完没’都不会问。我问不出口,所以我也要付出代价,就是她的功课会很差,对此我要有心理准备,要有取舍。我很坚定这样一个信念:学校和体制里的教育总有毕业的时候。可是一个真正好的阅读习惯,是可以跟女儿到老的,我觉得就很值得。”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听到其他父母说孩子在学校里功课怎么好,但海盟的功课就是破破烂烂的,我总会给孩子支撑,让她坚持做有意思的事。相反,如果女儿只在看教科书,我会说:

  ‘就看那几本烂书,我看你将来怎么办?…

  “但是,女儿在国三(初三)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在冲,她觉得自己也要努力一下。当她回头看功课时,突然觉得教科书容易得不得了,因为大量阅读远远比教科书难得多,所以她冲刺起来非常轻松,考上北一女。(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是全台北最著名的女子高中。)”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一定要早。我看过很多父母,让孩子所有的时间都随学校填得满满的,孩子哪有时间读课外书?甚至还有父母觉得课外书与教科书互相冲突,阅读占掉了学习的时间。而一旦孩子掉进了升学的节奏里,父母就很难要求孩子说‘你晚上十点再来读一点儿马尔克斯吧’,这怎么可能呢?”

  朱天心是职业作家,对阅读的理解肯定要比我们深刻,她对成绩和功课的洒脱态度也不是所有家长都能接受和效仿的。但毋庸置疑,阅读对于谢海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阅读使她丰富,使她拥有着超出同龄人的理解力。这是因为,大量阅读可以增加大脑的神经连接,使人可以触类旁通,思维能力更强,学习本领更强。所以,越早养成阅读习惯越好,父母千万不要错过孩子的阅读黄金期;词读越广博越好,孩子饱览群书,勤于思考,孩子身上早晚会显示出底蕴深厚的优势来!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