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家庭生活 > 亲子互动 > 日常活动

不要活在妈妈的标准之下

本文Tag标签:亲子教育  

  我和丈夫来自不同的地方,我不擅长做丈夫家乡口味的饭菜。我俩经常去一家纳豆汤馆,因为那家饭馆的饭菜非常合我丈夫的口味。我发现那家饭馆是由一对母女一起经营的,我想也许女儿能学到母亲的手艺。

  手艺可以来自于妈妈,这很正常,但要是内心无法摆脱对妈妈的依赖,这就是问题了。

  来咨询的一位女性对我说道,她以前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时候,总是表现得很好,一切都顺心如意,但是结婚之后,却产生了一些问题:生孩子后她与婆婆产生分歧,又因丈夫工作调动夫妻分居,结果某一天她发现自己患上了忧郁症。咨询中,我请这位妈妈讲述一下她儿童时期的经历。

  起初她认为自己成长的家庭环境并没有问题,为此她沉默了一段时间。然而哪里会有没问题的家庭呢?我问她诸如父母关系如何、家里有几个孩子、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又如何等问题。在问答的过程中,她正是在以前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找到了各种问题的根源。她曾在最需要妈妈疼爱的时侯,被迫离开家庭生活过一段时间,回归家庭之后她不知不觉地就会害怕自己在家里遭到排斥。

  当明白问题出在自己最爱戴和尊敬的母亲身上后,最初她特别怨恨母亲。然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对母亲表达不满,有的母亲就会说“那你现在让我怎么办”,有的母亲则会道歉“以前不知道才这么做的,对不起”。

  但是仅仅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还是无法治愈伤口,需要当事人做出一定的努力。首先要学会尽量正确地表现自己的疼痛。当然,要回忆起小时候所有的经历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孩子认为自己不能在没有母亲的保护和疼爱下生存,所以都努力地把母亲想成最好的人。母亲也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爱孩子,虽然方式错误的爱会给孩子造成不小的伤害。

  这位妈妈的母亲把所有心血都倾注于大女儿和儿子身上,而且和很多家庭一样,她的父亲没有充分尽到父亲的责任,母亲只得又当妈又当爸。不久之后家里又有了孩子,第三个孩子就是这位妈妈。因为母亲已经难以抽身照顾老三,所以她是由奶奶抚养长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产生“我被父母抛弃了”的想法。虽然她当时给母亲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但不管如何,她最后还是会想到母亲只把姐姐和哥哥留在身边,而抛弃了自己的“事实”。

  很多经历了这种情况的孩子,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比如,有些孩子宁愿调皮捣蛋来引起母亲的注意,而这位妈妈看到调皮的姐姐很让母亲伤心,所以决定要成为好好学习的模范生。为了生存、为了得到母亲的关注和认可,在尚未有独立意识的状态下她就设定了人生方向。

  母亲经常称赞她从小就可以独立完成所有事情。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她算是完成了短期目标。小时候的成功经验让她一直保持着这种人生态度:在学校努力学习,对婚姻生活也非常努力,认真地履行妈妈的职责,和很多朋友保持着良好关系,有着令人赞叹的职场生活……面对所有事情她都会努力地去做,这难道不好吗?

  我的答案是“绝对不好”。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努力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一辈子都按照母亲的标准去生活,那么人生会变得越来越痛苦。

  一直以来按照母亲的标准生活,迟迟才明白过来什么是自己的标准。重新探索和创造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手段并非易事。

  如果不懂得自己的内心,那么内心就会以疾病的方式来提醒你。对此我们应该感到万幸,内心痛苦的“功劳”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亲身体验过内心的疼痛,这一生就会生活在母亲的标准下。

  而且重要的是,当我们明白过来之后,不但可以逐渐更正确、更现实地去理解他人,还能和朋友结成更为友爱和成熟的关系。同时,如果以前还局限于

  成熟的爱情,那么现在,可以勇敢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爱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