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关爱健康 > 饮食营养 > 营养元素

你吃的食物到哪去了

本文Tag标签:饮食健康  

  人吃东西是为了生命活动的需要,固然爬树、奔跑、种田、做工要消耗能量,其实心脏不停地跳动,肺要呼吸,脑要思考都运动应被祝为现代生活方式之标志要消耗能量。所以人必定要吃东西,从食物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消化吸收,摄取能量。人体的上千万亿个细胞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也需要营养物质补充。所以人必须吃东西才能维持生命,种族也才得以延续。在远古时代人们不一定能天天得到食物,比如到了严冬树上无果子可采,野兔们也没了踪迹,人怎么活下来?大约也确实饿死一大批的。在人类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部分人的生化代谢对这种情况起了适应。摄入的营养物质用不完的可以贮存起来,贮存在人体自己的仓库中,以便在得不到食物时可以调出来应付一阵。

  身体一时耗用不完的养料怎样贮存才好呢?化为脂肪!一克脂肪可以转化成9千卡的能量,是糖和蛋白质的两倍多。所以人体自动地将用不完的养料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人体中了。就像北极熊入冬之前要“长膘”一样。这种十分合理的贮存营养的机制,对于处在饥一顿、饱一顿的远古时代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可是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问题来了,人们不再吃了上顿愁下顿了,对许多人来说食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吃得多了,又少活动,除了胃肠需要多点能量来消化食品之外,能量大大节约,统统化为脂肪贮存起来,结果必定是肥胖。

  胖一点或许还“福相”,但太胖了,动一动就心悸气急,步履艰难,就称为肥胖病了。肥胖又与糖尿病同行,可以说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是对胰岛素耐受(不敏感)而形成的。饮食过量,大量糖、蛋白质吃进来又缺少运动,消耗不完的要转化为脂肪贮存,在这个过程中,糖的新陈代谢是需要胰岛素的,胰岛素应接不暇,于是便形成了糖尿病。糖尿病又进一步扰乱了脂肪的新陈代谢,脂代谢紊乱,结果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病随之而来。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