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国外的和尚会念经”的时代,妈妈们养育宝宝也常常要参考国外的观点,认为国外的育儿理念更科学。殊不知,国内外宝宝的营养水平、饮食习惯以及宝宝自身的体质都存在很大差异,学习国外先进育儿理念的同时,家长们要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不但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切不可无原则照搬,尤其是宝宝营养问题。以下是笔者结合儿童保健医生的观点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看法,特分享给大家。
中国妈妈的做法和疑惑
中国妈妈会被一些所谓的国外观点误导,其中争议较大的话题就是宝宝出生后补充维生素A的问题。我国医生一般都会建议在宝宝出生15天后开始补充维生素AD滴剂。不过,有些妈妈了解到,欧美国家只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D,却没有明确规定每天补充维生素A。于是很多妈妈开始担心自己的宝宝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A的问题,甚至的妈妈因此开始在国内市场寻找单纯的维生素D补剂,甚至花高价格代购国外产品。那么,中国宝宝到底要不要补充维生素A呢?
国外的维生素A补充标准不适合中国宝宝的营养状况
事实上,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受地域特点、饮食习惯、经济水平等因素影响,维生素A缺乏率相对较低,往往不需要整体预防性补充,所以美国宝宝不服用维生素A也就不足为奇了。但除了有些欧美发达国家之外,很多国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缺乏问题,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维生素A列入了《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并要求常规预防性补充,为了节省成本、便于操作,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给婴幼儿大剂量阶段性补充方法,每次剂量10-20万单位,每4-6个月服用一次。
我国属于维生素A中度缺乏国家。由首都儿科研究所发起的《中国六岁以下儿童维生素A缺乏情况调查》显示:中国整体0-6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情况不容乐观, 维生素A缺乏率为11.7%,亚临床缺乏率为39.2%,合计超过半数存在维生素摄入不足的情况。同时,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小于6个月婴儿的维生素A缺乏率为33.4%,亚临床缺乏率为45.70%。” 这说明,在我国0-6岁儿童中有超过50%的宝宝存在体内维生素A含量低下的问题,而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缺乏率更高达79.1%。
因此,我国婴幼儿早期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是必要且必须的。国内权威机构建议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宝宝,每天按照1500-2000单位的剂量进行预防性补充,并一直持续到3岁。相比起来,小剂量每日补充的方法更为安全,避免了维生素A过量问题。
维生素AD同补,保证宝宝全面健康
维生素D摄入不足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是全球范围的。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推荐单纯补充维生素D,而中国宝宝则需要AD同补,可以发挥双重作用来促进骨骼发育、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在0-7岁的儿童,维生素A与维生素D需要量的最佳比值为3:1。根据权威医学机构发布的《亚临床状态维生素A缺乏的防治方案》和《佝偻病早期综合防治方案》中明确指出:推荐每日维生素A补充量为1500-2000单位,推荐维生素D每天补充400-800单位。《中国药典》也明确规定,只有符合这个推荐剂量的维生素AD制剂才是科学的。
最后,专家强调:只有针对中国宝宝的特点,根据每日推荐摄入量,为其补充科学配比的维生素AD,才能保证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