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北方地区免疫预防专业水平,提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管理人员免疫预防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促进区域免疫预防工作,辽宁省预防医学会主办“北方八省市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论坛”在大连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围绕肺炎球菌性疾病危害及负担、肺炎球菌疾病监测、调查方案、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及社区居民科普教育等相关议题进行讨论,下一步将联合京、津、冀、鲁、晋、黑、吉、辽八个省市及辖区(县)共同开展疫苗可预防疾病的联防联控,联合开展肺炎球菌性疾病的监测和调查,以便更好地帮助公共卫生和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更加系统地了解肺炎球菌引发的相关疾病,进一步推动肺炎球菌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并且通过在社会大众中推广规范、科学地疫苗接种意识,帮助高风险人群,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尽可能避免肺炎球菌的侵袭。
与会专家表示: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导致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另外,这也是其它免疫力低下或障碍人群如老年人等易发生的疾病。临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为临床治疗带来挑战。因此,采用肺炎球菌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尤为必要和迫切。
肺炎球菌性疾病负担重 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肺炎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定植于人类鼻咽部,健康儿童鼻咽部携带率为27-85%,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携带率可高达85%,在发达国家携带率在27%左右。肺炎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过飞沫传播,传播形式隐匿,当抵抗力下降时易侵袭而入,肺炎球菌可透过黏膜防御体系从咽喉部逐步扩散,它可进入下呼吸道引起肺炎,可穿过血脑屏障引起细菌性脑膜炎,也可穿过肺泡上皮细胞、侵袭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引起后遗症的比例高,约每3个肺炎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中超过1个会出现后遗症,表现为智力低下、脑瘫、耳聋等,为患儿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常红教授表示,全球5岁以下儿童疫苗可预防死因中,肺炎球菌性疾病位居首位。中国5岁以下儿童感染肺炎球菌的病例数位列全球第二,占全球总病例数的12%;2010年,中国4岁以下儿童中肺炎球菌感染病例数45万,居世界第三。肺炎球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数据也反映我国肺炎球菌的疾病负担较重。
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且部分地区肺炎球菌耐药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使得临床治疗难度大大增加。预防接种是防控肺炎球菌感染(包括耐药菌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大规模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引进的地区,肺炎球菌耐药菌株已明显减少。因此,采用疫苗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减少细菌的耐药性,是控制抗生素耐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这对我国当前的耐药性问题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