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爱吃饭?!那是因为家长不会“喂”!

本文Tag标签:伊可新/维生素AD/喂养/营养  

  宝宝长得健康强壮是家长最大的心愿,可有些宝宝偏偏不懂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就是不爱吃饭,任凭家长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也是各种拒绝与不情不愿。美食当头,为何宝宝任性不吃?问题可能出在家长身上。

  家长喂养四类“恶习”,个个坑娃不浅!

  1、信奉“胖养”,对宝宝食量期待高

  一些家长十分信奉“胖养”,坚信“白白胖胖”才是健康的标志,经常对宝宝的进食量抱有过高的期待。刚刚添加辅食,就想让宝宝吃的像2、3岁一样多,甚至强迫宝宝进食家长“想当然”的饭量,最终对宝宝身心造成“超负荷”压力。

  2、发泄“坏脾气”,造成宝宝心理紧张

  小月龄宝宝吃饭时常常会把食物弄得到处是,不耐烦的家长便会在饭桌上就宣泄自己的情绪,对宝宝大声责骂。久而久之,宝宝的大脑可能会将“吃饭=不高兴”联系起来,吃饭也就变成了害怕的事情。

  3、“威逼利诱”,能塞一口是一口

  “再不吃饭就喊医生来给你打针!”“你不吃饭,妈妈生气了!”……有些家长为了让宝宝多吃点,经常使出“威逼利诱”的招数,甚至是追着喂,多塞一口是一口。即便是宝宝生病、消化功能下降时,他们还是会纠结宝宝进食多、少的问题。

  4、“沉迷”零食,不爱吃饭成恶性循环

  爱吃零食是宝宝的天性,如果在两餐之间放任宝宝乱吃零食,那么,在该吃正餐时,宝宝已经完全没有了饥饿感,就会对进食失去兴趣,吃一点儿就不吃了。而饭后没过一会儿,宝宝便喊饿了,家长又赶忙给准备好各种小零食,长此以往,宝宝很可能陷入不爱吃饭而沉迷零食的恶性循环。

  科学喂养三大“准则”,条条牢记于心!

  1、进食合理有规矩:科学喂养第一步--纯母乳按需哺乳,即宝宝饿了就可以喂奶,喂奶的间隔和次数不受时间限制,但要注意观察宝宝身体的变化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奶粉喂养的宝宝,要按时哺乳,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冲兑奶粉,避免冲兑过浓,产生喂养过度。在宝宝4-6月时要科学添加辅食,并且按照粗细搭配、由细到粗、由软到硬、由流食到固体的方式进行,举个例子:汤汁-稀泥-稠泥-糜状-碎末-稍大的软颗粒-稍硬的颗粒状-块状等。此外,家长最好选择带有刻度的喂食碗,以掌握宝宝每次的进食量,并根据年龄需要随时调整。另外,家长还要管住自己的手,饭前别给孩子吃零食,尤其是食用过多零食和油炸等非健康食物,不边吃边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营养均衡花样多:营养摄入是健康成长发育的基础条件之一。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D、钙、铁等营养素都要为宝宝均衡摄入。除了考虑营养均衡和健康外,食物的色、香、味也是需要家长格外注重的,平时可在烹调上多花些心思,做一些花样辅食。此外,小编要特别提醒家长是,有些对宝宝的成长发育发挥关键作用的营养素,在母乳、奶粉以及日常食物中的含量十分有限,通过日常膳食难以获得足够的量,所以特别需要额外补充,其中就包括宝宝出生时医生建议每天补充的维生素AD(常见如伊可新)。0-3岁是宝宝身体各项发育的黄金时期,维生素A对促进视觉系统发育、骨骼发育、身高增长、免疫系统发育以及预防缺铁性贫血都发挥重要作用;维生素D不仅是钙质“搬运工”促进钙吸收,对预防小儿佝偻病、增强免疫力也很关键。由于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AD含量不能满足宝宝快速发育的身体所需,所以无论是否给宝宝添加了多样化的辅食,维生素AD也一定要至少坚持服用到3岁。

  3、挑剔争吵全不要:宝宝吃饭时掉饭粒、弄脏衣服是正常现象,家长不要过多挑剔、严厉责备或者在饭桌上发生争吵。相反,给宝宝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食环境,他的大脑也会形成“吃饭=很开心”的反射,这样一来可轻松让宝宝爱上吃饭,长高长壮。运动是帮助消化吸收的好方法,带宝宝多进行跑跑跳跳的户外活动,热量消耗增加了,宝宝自然有饥饿感。当然,如果宝宝真的很不喜欢某种食物,千万不要采取哀求、恐吓或哄骗的方式逼孩子吃。

  吃是人生大事之一,宝宝健康发育必然离不开吃,吃得均衡营养才充分,吃得科学补得才到位,各位家长切记切记!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