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育儿百科 > 3-6岁> 涂鸦

涂鸦是一种艺术,孩子涂鸦是兴趣的体现,也是自身创造力的发挥。对此,家长不可制止,只需正确引导,便可让孩子在涂鸦中快乐成长。那么,什么是涂鸦?涂鸦有何意义?涂鸦要注意什么?孩子墙上乱涂鸦怎么办?

  • 什么是涂鸦

    涂鸦由英文“Doodle”一词音译而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graffiti出现于美国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起先,涂鸦者把自身的绰号和家中的门牌号画于墙面等类似物质上。之后,汽车、站台等物质也可作为涂画的介质。

    涂鸦本是唐朝卢仝用来称儿子胡乱涂画的行为的词语。后人从卢仝的诗句中化用了“涂鸦”一词,并沿用至今。本文所说的涂鸦指的就是孩子胡乱涂画的这一行为。

    当然,如今的涂鸦不仅是一类视觉艺术,可以被涂鸦的素材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素材为变形英文字体,此外还有各类写实以及卡通人物等等。通常,涂鸦中会有鲜艳的色彩,令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的和宣传效果。

    就字义的角度来说,涂:随意涂抹;鸦:色彩。“涂”与“鸦”的结合是指随意用色彩涂抹。可用作书法拙劣的谦辞。例如,《镜花缘》所说的 “尚欲勉强涂鸦,以求指教”。亦可指艺术上各色交汇,用抽象感涂画色彩的别样风格。

  • 涂鸦的意义

    如果约2岁大的小朋友有一支笔的话,他会在很多东西的表面进行涂画,画得随心所欲。专家表示,孩子的此种行为是绘画活动的开端。画线条的活动开始于宝宝涂鸦的最初阶段。当孩子开始涂鸦时,其自我表现开始慢慢在画作中展现。这是视觉经验、身体、手指动作的共同产物。涂鸦可以表现小朋友当时的身心状态,还可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儿童涂鸦可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依据涂鸦,我们可以推断出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性格特点,从而因材施教。

  • 涂鸦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乱画或偶然的涂鸦画(1岁-2岁或2.5岁)

    (1)概述

    孩子的涂鸦由若干线条构成,主要依靠手和手臂的简单活动完成。

    (2)特点

    孩子涂鸦时,手指紧抓着画笔,不太使用手腕。线条的走向、长短都由手臂的摆动方向决定。孩子在画线条时,其画笔偶尔会脱离纸,一般会在线条画完时才离开。孩子此时的涂鸦无控制,是为了满足好动心理的需求,这是运动神经协同作用的行为。

    (3)教育建议

    若孩子的涂鸦为不规则的弯曲线条,部分还处于纸张之外,这代表着孩子还无法自主控制肌肉,无法做好需要肌肉运动的动作。例如,进食、洗脸等等。此时,家长可以多加鼓励孩子进行涂鸦,多多锻炼。而且,家长们可在生活中让孩子进行一些类似捡豆子的游戏,帮助孩子手眼协作。

    2.第二阶段受控制的涂鸦画(2.5岁-3.5岁)

    (1)概述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手腕处的肌肉灵活性提高,他们可以慢慢画出较为复杂的图案。此时,孩子可以利用活动性较高的腕关节涂鸦,其握笔姿态与成人差不多。

    (2)特点

    孩子们的涂鸦第一眼看上去千篇一律,无甚差异。但是,家长们仔细看后,可以发现其实此时孩子的涂鸦已被视觉影响。此时的涂鸦与上一阶段的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孩子很是注重自己涂鸦的笔端,偶尔其眼睛与纸张距离十分接近。在第二阶段中,涂鸦属于重复运动,亦被该运动控制。同时,涂鸦也是运动与视觉动作协同力提升的结果。

    (3)教育建议

    在此阶段中,因为多次的涂鸦关系,孩子逐步了解到部分线条是可控的。此种认识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给予孩子信心。此时,家长须抓住机会多加鼓励孩子进行涂鸦,让其不断地练习如何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肌肉,增强自身动作的协调性。在此阶段中,孩子只会在纸张上涂画,并无创作某种特定意象的欲望。他们乐于在涂鸦中感受到对肌肉的控制力。

    此时,家长们切不可太过着急,强迫孩子学会绘画技巧,这是极为不明智的做法。家长需要做的是:为孩子准备涂鸦的画具(铅笔、画纸、橡皮、颜料、纸张等等);引导孩子对涂鸦产生兴趣。具体做法:家长可以先画出一个苹果树,让孩子画出树上的苹果等。

    3.第三阶段命名的涂鸦画(3.5岁或4岁)

    (1)概述

    孩子会给自己的涂鸦命名。

    (2)特点

    若你没有和孩子相通的想象力,一般你无法理解涂鸦的意思,他画的是狗还是猫,是水还是火。虽然此时孩子已经可以给自己的涂鸦取名字,但是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好名字和题材再创作。比如,线条增多,画面改变,又或想法产生变化,小朋友给涂鸦取的名字也会因此改变。就涂鸦的名字而言,它意味着孩子的思维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而且,孩子给涂鸦命名这一行为也意味着其思维从动觉经验为主开始向形象思维转变,了解到涂鸦上的画面同外部环境之间有联系。

    (3)教育建议

    家长在评价孩子涂鸦时,切不可用“像”、“不像”来表示。在孩子天真的世界中,一堆扭曲的线也许是在描述一个可爱的故事,一些奇特的无法用逻辑解释的画法也许就是孩子的创意所在。

    家长在与孩子做涂鸦交流时,不要用“你再画什么?”“你为啥要这么画?”这类问题。较为明智和有效的方式:高声描绘孩子涂鸦上的东西,例如“我看见旁边的树上有一只猫……”之后,看看孩子的反应。一般,孩子会更正、补充你的描述。此外,你还可以采取与画上的形象交流的方式同孩子对话,例如:“我想问问这只小猫……”

    若家长细细观看和欣赏孩子的涂鸦,你会了解到孩子的涂鸦并不简单,也不是毫无意义的。

    孩子的涂鸦可以反映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涂鸦,你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主动创作,令其想象力充分发挥。家长们需要足够的耐心,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也许你可以获得意外收获。

  • 涂鸦的好处

    1.促进手眼协调

    一岁六个月至两岁的孩子,无法灵活使用手部肌肉。在其涂鸦过程中,他们可以多加训练手眼的协作力。如果孩子可从画到纸外的弯曲线条进步到完整的圆圈,那么他们的手眼协作力会有很大提高。

    2.鼓励自我表达

    涂鸦可以真实反映孩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在他们具有自我意识之后。他们会在画画中发泄自身的情感,发表自己对外界环境的见解。此外,家长亦可借助涂鸦来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心中所想。

    3.自娱自乐,激发创意

    涂鸦也是孩子十分喜爱的游戏活动。差不多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画画,他们可以在随意的线条和艳丽的色彩中放飞想象力,体会创作的快乐。

    虽然涂鸦有很多益处,父母应多加鼓励并创造条件。但无限制的让孩子进行涂鸦,会令孩子养成随处涂画的坏习惯。这样反而使涂鸦由促进身心健康的好事变为诱发胡乱涂画的不良习惯。

  • 涂鸦要注意什么

    1.正确看待孩子涂鸦

    部分家长评价孩子涂鸦的角度存在缺陷,最主要的缺陷为以成人画的审美标准评价孩子的涂鸦。在此种评价标准之下,部分家长开始挑剔孩子的画作,甚至贬低和嘲讽孩子。

    部分家长还会以成人的绘画方法教导自己,亦或强求孩子照着范例涂鸦。就家长的角度而言,家长是将涂鸦作为孩子的能力体现,一味用是否相像来判别孩子的涂鸦,相像与否的标准是来源于成人化的标准,涂鸦接近成人画则为好,远离则为差。在画法的方面,技巧与成人技巧相近则为好,远离则为差。

    确实,涂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孩子的能力,体现他的自我意识。而且,涂鸦亦可反映其内在的体验、情感、思想等,可体现创造力。涂鸦尤其自身发展轨迹,但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别。涂鸦的发展需有成人参与和协助。

    (1)认识到孩子的意图,用正确的态度看待涂鸦。家长们须认识孩子为何想要涂鸦,从中想要表现什么。只有这样,家长们方能知道孩子的创作意图。所以,家长们在观察和理解孩子的涂鸦时,要做好结合孩子的体验、生活环境和情感变化。

    (2)与孩子共同愉悦地涂鸦,让孩子感受到涂鸦的魅力和被认同的自豪感。

    (3)适时表扬与称赞,切忌苍白空洞或夸大,而应具体一些,需要根据孩子的表现和优点给予肯定。这样才能激发出孩子对涂鸦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家长们需要以恰当的态度对待涂鸦,否则孩子极易因家长的态度而受到打击,逐渐对涂鸦丧失兴趣和创作的动力。

    2.比起结果更重视过程

    切勿用好看与否来评价孩子的涂鸦,此举会给孩子造成深刻影响。部分老师与家长会对孩子的涂鸦进行打分,此举十分不明智。大人以成人的标准定下了好坏标准和分数,但这些孩子并不了解。以评分和好坏来评判孩子的涂鸦,仅仅重视了涂鸦的结果。

    (1)孩子的涂鸦可以反映出其内心和自我,蕴含他们的思想与情感。而且,孩子通过涂鸦,可以表现出他们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自身的体验和感觉,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在涂鸦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是孩子本身,家长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涂鸦经过及发展经历。家长应把关注重点放在孩子如何如何表达自我,怎样反映周围环境,试图去了解他的意图,引导孩子将绘画和生活联系起来。

    (2)注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孩子之间具有个体差别,孩子的涂鸦也是如此。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家长们不必过于纠结,需要重视的是孩子在涂鸦中的表现,也就是他们的的用心程度、积极性和创造力。

    (3)注重孩子的本身的进步。涂鸦并无绝对的评判标准,家长不可将它与范例画做比,也不要纠结孩子间涂鸦的差别。家长们最需注重的是孩子本身的进步。看到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适时予以鼓励,帮助孩子提升其创造力和主动性。

    3.重在培养孩子的创作能力

    不少家长因受制于范例画,喜欢让孩子对照着范例画作画,或者帮孩子画,让孩子模仿自己的画。若家长强逼孩子临摹,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便会受限。而且,此举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作欲,令涂鸦丧失活力,变得呆板无趣。

    既然涂鸦是一种自我表现,那么要给孩子表现的能力。建议家长不要直接干涉,那么应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创作呢?

    (1)利用各种机会,增加儿童的经验,拓宽其知识眼界。家长们可以在游戏、购物、就医等过程中,让孩子多多了解外部环境。在特别的节假日,家长们可以多多带领孩子去认识自然与社会,多积累知识和经验。

    (2)通过图形和颜色,注重培养孩子的某些智力技能。孩子多活泼好动,家长们在训练过程中可多加利用此特点,让孩子多认识色彩、抽象图案与实物图案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可以多给孩子创造机会观察外界事物。家长们还可以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提升孩子的想象力。家长们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案,以免孩子的涂鸦被单一化。

    家长要以亲切的方式启发孩子涂鸦,慢慢引导才是上策,以便让孩子逐步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 涂鸦反映儿童心理偏差

    儿童绘画过程中,任何一个动作都有意义,暗示着孩子一定的心理状况,找准孩子心理偏差方向,才能进行正确纠正。

    1.颜色的选取

    孩子对色彩的偏好隐含着某种性格偏向。通常,偏好黄色的孩子独立意识较差,习惯依赖他人;偏好蓝色的孩子比较自我;偏好红色的孩子性格刚毅,情感充沛且调皮;偏好粉色的孩子极具审美意识,为人温柔,能为他人着想;偏好紫色的孩子随和爽快,为人积极,有包容心爱心;偏好橙色的孩子人缘较佳,大方开朗,同时也极具自我意识,不常为他人考虑。

    2.细节的描绘

    孩子在涂鸦中对于细节的把握也是一种信号。它暗含着孩子对于外部环境的兴趣、感受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涂鸦的细节模糊隐含:孩子内心寂寞、不爱活动、灰心、性格内向;涂鸦的细节太多:孩子极度渴望掌控外部环境。正常的孩子在涂鸦的细节把握上会体现主题,不多加余部分,也不删去重要内容。

    3.图形的位置

    从涂鸦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生活坏境。例如,精神上受过伤害的孩子,由于太过焦急担忧和情绪不受掌控,会把涂鸦上的形象胡乱散于画纸上。这些孩子因不能忍受内心的痛苦而不能安心涂鸦。所以,在涂鸦时,他们也就不能将想要描绘的图案准确画于他们该放的位置。

    4.图形的大小

    尺寸大小最主要是可以用于了解孩子的自我认识。在八点五乘十一英寸的画纸上,若一个年龄大于五岁的孩子画的单个东西大于九英寸,就可能意味着这个孩子做了幼稚、夸张且易被识破的情感伪装,他的行为也许颇具侵略性、恐吓性。

    根据孩子涂鸦上反映出的信息,家长们可以了解到孩子在性格与行为上的偏差,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

  • 孩子墙上乱涂鸦怎么办

    对于墙面上的胡乱涂鸦,很多家长都会感到头疼。不过,如何将涂鸦消除干净呢?大多数家长首先想到的方法就是再次粉刷。就成本方面而言,此举并不符合实际。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小妙招,家长们就可以不再头疼。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妙招: 

    1.事先准备型

    预先做好准备,在未装修时,家长可以选定有效抵抗污渍、耐洗、耐擦的墙面漆。就算墙上有了污渍,也可以轻易地去除。特别是家中有孩子的,在装修涂料方面更需谨慎细心。涂料须兼具环保、耐擦、易去污、防菌这几种特点。此外,孩子在涂鸦时,家长们要给他们备上水性笔。水性笔比较容易擦洗干净,而油性笔却不易擦洗干净。

    2.事后补救型

    橡皮擦、漂白剂均可有效清除强壁上的污渍。一般用蜡笔和粉笔绘成的涂鸦,均可用橡皮、细砂纸有效消除。不过,若是墙面受到的污染面积较大,家长们想要消除就不太容易了。

    3.掩耳盗铃型

    如今,市面上有很多漂亮可爱的墙贴,将这些墙贴使用在孩子的涂鸦上便可遮掩住孩子的涂鸦,但是,此举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让涂鸦消失。

    4.将错就错型

    部分有绘画能力的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涂鸦和自己创意,将涂鸦画成美丽的图案。

    其实,孩子通常会在画画中表达情感,虽然其涂鸦并不好看,还显幼稚。但是,家长切不可因此批评责打孩子,阻止孩子涂鸦。此举易将磨灭孩子的创造力和兴趣。使用简单的洁净方法,家长便可以愉悦的心态与孩子一起创作爱的涂鸦,装点“爱”的小窝。

热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