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记忆]+希望的星辰
2011-01-28 14:54:47

 秋天,收获的季节。然而,在我的记忆中,秋天曾有凄苦又充满希望的一页。

197991,是我女儿出生的日子。我1970年参加工作,1977年初冬参加高考,1978年5月入学。女儿即将出生的这天上午,身为大二学生,我去学校听了4节课。回家后,妻子已处于临产状态。下午3时许,女儿“闪亮登场”。

妻子休了56天产假。她重新上班的头两天,家人试图让女儿喝炼乳。谁料,她喝了便吐,顺着鼻孔儿往外喷。实在没法儿,我和妻子商量,试图骑自行车带孩子上班。为此,我们从邻家借来了盛孩子的铁筐,是钢筋棍焊的那种。妻子在铁筐里放了两块砖,然后把铁筐挂在自行车的后架的外侧,在月光下的农村打麦场上试骑,以免上路后翻车伤了孩子。

终于能骑车上路了。几天后的早上7时,我骑车和妻子一道,往9公里外的工厂赶(中途我到学校后彼此分手,她继续赶往工厂)。晚上,有时下了雨,我们回去时,最后3公里,路上满是泥泞。折腾到家,有时已是晚上八、九点。第二天,早上六七点又要准备出发。没多久,孩子感冒了,妻子是感冒加肠胃炎。

怎么办?天无绝人之路。托儿所的王阿姨,与我妻子极好。据她“透露”:晚上小孩儿接完了,托儿所没有人。她说,你们住托儿所。我不说,谁也不知道。

好,说干就干。第二天下了课,我等天黑透了,才去厂里找妻子。我们在托儿所“秘密接头”后,自己做了点儿饭一吃,就早早关灯上床。睡不着觉就说话,说住厂里真好,明天就不用再跑很远的路了。

当晚无事。第二天,我依计行事。傍晚到工厂托儿所后,妻子从车间拿来一把刀,用报废的机锯条磨的那种。她说你去买点熟肉吧,牛肉就行。我悄悄出厂,转了一圈儿没有买到牛肉,就买了点儿五香兔肉。回去后,妻子不太高兴。说兔肉贵,还有草腥气,浪费钱,以后不要再买了。我说好吧。住了人家厂里的房,咱不能再和人家顶嘴。

住厂里,虽然不用来回跑了,但是晚上关灯后,老鼠在枕边乱窜,妻子生怕它们咬着孩子。第三天早上她说,你晚上买点儿鼠药回来。我说好。

晚上我买鼠药回来,睡觉前在托儿所里间外间都放上了。第四天清早一起床,发现毒死6只老鼠,其中有两只还较大。

第五天,王阿姨对我妻子说,大事不好。有人知道了你们晚上住托儿所的事儿,他们晚上也要来住。当晚,果然有对夫妻没有走,他们住外间,我们住里间。

第六天,王阿姨说,坏了,有人把事儿捅到厂里了。今晚,你们最多再住一夜。

当晚,那对夫妻走了。托儿所剩下我们三口。幽暗的灯光下,妻子清秀的脸上双泪长流。她说:“我们怎么过到这一步?连这样的破屋子也住不成?”

透过房顶上的破洞,能看见天上的星星。我说:“你看——星星!不要紧,我们再想办法。只要努力,我们不可能永远这样!”

第二天下班后,我们只好重回9公里外的农村老家。

后来,厂里停产放长假,妻子在家里看了一年小孩儿。再后来,妻子再度“出山”。干过服装加工,当过办公室内勤,自学拿到了大专文凭。当过计生办主任、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再后来,光荣退休。

我呢?毕业后,进机关工作。从事新闻工作后,历任副主任、主任、总编助理等职。从助理记者、记者,一直干到主任记者。再干4年多,就要退休。

女儿呢?3岁前在农村,3岁后进托儿所。4岁进幼儿园,7岁上小学,6年以后上中学,然后读大学。9年前,她进入新闻单位工作,现在是晚报编辑。

女儿生小阿时,是28岁。小阿是农历七月初五出生,他娘是七月初十出生。娘儿俩的生日,相差5天。

房子的事儿,我家不再发愁。1982年,我借住原单位的房。两间的、三间的、一间的,都住过。1987年,我分上了二楼两室一厅。10年前,住上了二楼三室两厅。随后,我们给女儿买了一套六楼121平米的。成家后,她俩嫌没有电梯不住,自己买了个147平方的小高层六楼。

今年的秋天,格外美丽。在美丽的秋日里,我们以看护小阿为已任,以上网写博客为乐。人生的成功,很难复制。但是,要想过上好日子,最终要靠自己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就在奋斗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