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托班里“挖稀泥”
2010-10-19 09:43:48

今天下午5时许,在亲子园发生的“群殴事件”中,小阿扮演了“挖稀泥”(施压弱者)的角色。

小阿原来不会打人。四个月前,在我们家门口的市场内,有一台‘打老鼠机“。一天傍晚,我抱小阿去跟前玩。一个比我们小的女娃子,突然发力推小阿,同时,还伸手在小阿脸上拍了一下。此刻,小阿先是愣住了。随后似乎感到有些委屈,但是没有哭。这时,一旁的商贩连忙吵自己的孩子,并迅速抱开了。

今天下午,亲子园下课后,游戏区的蹦蹦床上,有三个孩子在玩。一个是小阿,一个是奔儿奔儿,一个是加油。床上有十多个塑料球,奔儿奔儿想一个人玩,小阿抢了两个。一只手拿了一个,讪笑着站到了边儿上。对于奔儿奔儿搞“霸权”,加油躺在床上哭以示“抗议”。这时,站在床边的小阿娘、奔儿奔儿娘和加油娘,都在“场外”做工作,想让奔儿奔儿“发扬民主”,给加油两个球。不料,小阿这厮悄悄过来。突然上前照加油头上就是一巴掌!(其实,也没有打多重)

这时,表现最好的,要数加油娘。她一点儿不显生气的样子,站在那里没动地笑着看。小阿娘不客气,冲进去便将小阿提将出来。并“问责”道:“你这个家伙,人家加油招你了惹你了?看打!”

在众人的哄笑中,大家交流起育儿经来。加油娘说:“我平时教育加油不要打人。”我抱着加油说:“一是教育孩子不要先打别人,二是别人打他时要告知对方不要打,三是对方不听时要还手。像小阿今天这样,就该挨揍。”这样一说,大家都又笑了。离开亲子园我才得知:昨晚,小阿娘对小阿进行了“军训”。但是,并没有让他今天打加油啊! 

    小孩子在游戏中,你推我一下,我推他一下,这都是免不了的事儿。对此,大人不能太在意。今天吃了亏,明天“赚”回来就是。培养的结果:既不能让他长大只会打架,又不能让他只会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