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8时许,我和他姥姥离开小阿家前,小阿对我说:“姥爷你别走。”说完就又去玩了。
我知道了,这是他的“礼节性”婉留。
我不怪孩子的“虚情假意”,而是高兴地看到:他对我们的依恋比以前减弱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其他事物更加专注。
今天下午5时许,我上二楼亲子园的托班接他,他一声欢叫扑到我身上。随后又提出去游戏区滑滑梯。和加油玩了一会儿,加油妈带加油去商场了,小阿就自己在滑梯上不停地爬上滑下。快6点时老师提醒:“小阿还不回家吗?”这时我才想起今天是周五,就给小阿穿袜子和鞋,下楼回家去。
到家后,姥姥把他的玩具一一收好,并分类存收。他看到地垫上还有两件没收好,就说:“地上怎么乱七八糟的?”
随后便夹起妈妈的钱包,像模像样地走路,并大叫道:“我下班喽!我下班喽!”
说这个小家伙对我和他姥姥的离开是“礼节性”婉留,原因是前两天晚上,我们要走时,他坚决不让走。我们只得“偷跑”才得以脱身。第二天,他姥姥问小阿娘:“昨天我们走后他哭了没有?”
小阿娘说:“哪哭了?玩东玩西的,一会儿就忘了。”
大人要走,孩子不让,走后还哭。除了年龄因素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幼稚化。对某位监护人过分依恋,也许表明孩子的精神世界还不太丰富。说白了,除了和谁玩得好外,玩别的就没意思了。这样的孩子,独立性可能相对差一些。
亲人之间,除了有团聚之爱外,有些爱是以分离为终极目标的。比如: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到十八岁,还离不开自己的怀抱吧?看到孩子飞得高、飞得远,谁会不高兴?
我现在没什么奢望,只希望小阿每天健健康康、活活泼泼,茁壮成长。他长大了,我等老矣!虽如此,心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