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祝福送宝宝
2010-12-03 13:03:28

    昨天下午6时许,我从托班把小阿接到家中后,由于他要看《天线宝宝》,我打开了笔记本电脑。顺便到本人博客里一瞅:哇塞!俺写的“隔代的爱”征文,点击率“噌噌”上蹿,众网友竟相跟贴——感动得俺眼泪“哗哗”地。

调侃完毕,说正经的:《博客代表我的心》一文,承蒙网管推荐,上了育儿博客首页,而后引来“疯狂点击”和热情的跟贴。为此,我感谢网管、感谢点击和跟贴的网友,并将衷心的祝福,送给育儿博客所有网友家中的小宝宝。祝他们幸福安康,茁壮成长。

说起养育孩子,在下绝非方家。上个世纪50年代初,据说在我的上边,曾有个小姐姐不幸早夭。我出生以后,家中关爱有加,但是全社会,离科学育儿和早教,尚有较远距离。1979年,我女儿出生后,全家都很爱她。但是3岁前,她多在农村,和爷爷奶奶在一起。3岁后,在托儿所呆了半年,然后才上幼儿园。我买过一本《育儿百科全书》(上、下册),但苦于无时间通读。现在回想起来,小学时期,对女儿管教过严。进入中学的前两年,孩子走过一段弯路。后来,才渐上正道。接受完高等教育,实现了入职新闻的梦想。

小阿出生后,我们尝试“摸着石头”,过一回“科学育儿”的河,以弥补养育小阿娘时留下的缺憾。两年多来,身为姥姥和姥爷,我们觉得:要想养育好孩子,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接受全新理念,两代达成共识。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爱孩子这一点上,家家都是没有争议的。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不同,在护理和教育的具体方式和方法上,两代人有时会有差异。身为老人,思想上应不甘落后,力争与时代同步。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名家和国内近年知名育儿专家的著作,有时间最好能看一些。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家孩子的“个案”,尝试科学养育。这样,在养育孩子方面,两代人有时“磨嘴”的事儿,可能会少一些。

二、明确自身定位,坚持“父母为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再亲,孩子也不是你亲生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和第一任老师。在事涉孩子的较大问题上,应由父母拿主意。身为老人,在养育孩子方面,当好参谋和助手即可。坚持称职、到位,但不要越位。不该包办的,不要包办;不能代替的,不要代替。孩子多与父母和年轻的幼儿教师相处,对他的成长有利。

三、养育并重,“育”字当先。“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高尔基这段话,我们不仅要记住,更要去践行。对于家长来说,两岁以前,“养”孩子的任务可能重一些。过了两岁以后,“育”的成分将日见加大。平时我们对小阿,一是在他面前不说脏话,二是慢慢让他有是非感,三是尝试培养他的节俭意识。比如面包吃不完时不让往地上扔。不让玩饮水机开关等。

四、安全第一、健康第一。这一条,是最重要的。孩子不会走时,身为家长,整天盼他会走。但是会走会跑了,安全问题也来了。你把他放在床上,一眼看不见,他说不定就爬下来跑到了客厅里。再不留神,说不定就爬到了凳子上。无论在家里,还是出门在外,应该是:谁带孩子谁负责。各方努力,一是不让孩子发生意外,二是让孩子少生病,最好不得病,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