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5日是我的公历生日,18日是我的农历生日。回顾五十六年来的人生阅历,有三点可能对育儿有所启发。
一、学前教育,影响一生。我小时候,父亲是乡(后来改公社)干部,经常往家拿《人民日报》和《XX宣传》、《支部生活》等报刊。自己看懂看不懂地乱翻。结果,我用奶奶敬神未燃尽的香头,把横、竖、点、圈、半圆等,“写”了一张纸后,父亲给我买了一支铅笔。当时在农村,哪有什么“学前教育”?我入小学时,父亲把我领到某老师办公室,我当场数了100个数后,教师极为赞赏。上二年级,第一堂作文课,题目是《我的家庭》,我得了4分。第二堂,题目是《大扫除》,老师当堂念了一遍,然后让同学猜是谁写的。猜不出时老师点了我的名字,同学们多数不信。在随后五年半的小学生涯中,由于狂看课外书,我的作文基本没下过85分,高的得过98分。8个月的农中岁月,也是以作文见长。
二、重视成长中的非智力因素。我小时体质较弱,行动较“笨”,打架少占上风,受过很多欺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在不好明“比”的地方,一直暗暗与人“比”,比如;在读书、求知和作文等方面。这个“比”,伴随我不到16岁走进工厂。伴随我8年获奖11次。说白了,这是一种毅力:“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抓住机遇。1970年进厂后,不少工友是初中毕业,甚至是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比我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有的贪玩打牌,有的忙于谈朋友成家。把原来拥有的文化,都陆续“还”给了老师,少有个人成功的。1977年底的全国首届高考,同样的程度,你决定考,认真复习,就可能走了;水平再高,决定不考,或者不认真复习,上大学就没戏。我庆幸自己决定考大学,并比较认真地进行了复习。这个机遇抓住后,才有了我30年的不断发展。这样的机遇,一生中不多。机遇对每人来说是均等的。上天给了每个人,人家抓住了,你没有抓住,可能就要落人之后。这一次没有抓住,下一次坚决不能放过。屡屡错过机遇,世界上要哭的人,很可能就是你。抢抓机遇,平时要有积累,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