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和周六两夜,我和小阿姥姥,到小阿爹单位的那套两居室里小住。有暖气,感觉还可以。
小阿爹买书很上心。不知什么时候,扔到床上一本《娲居》。听说这本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比较火,但我没时间看。昨天一看小说,感觉要对小阿加强教育:他长大了,不能“娲居”。
本小说的作者六六有生活,文笔好。写的是类似小阿娘年龄的这一代,在高房价下的上海,所过的“幸福生活”,有的地方,写得真是“字字血,声声泪”,令人“惨不忍读”。
其实,主人公海萍如果真有其人,本来是可以不如此“纠结”的。比如一开始,在房价不高时,那套小房子她果断买下了,就不会再有后来那些曲曲折折的事儿了。所以人哪,有时候,该果断时要果断。“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家庭财富的增长,大体有两种模式。一是“原始积累”。靠挣工资,一分、一毛、一元地去“攒”。这个办法,许多家都会。二是“实现倍增”。这“倍增”,就学问大了。比如要抓机遇,你家有俩闲钱儿,人家也有俩闲钱儿。房价要上涨时,人家的钱买了房子,你家的钱还“猫‘在存折上。几年后,人家的房子升值多多,你家的钱却”缩水“多多。二是财力大致相当的两家,一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在本地就业,早早花几万元,买了房子结婚成家生子。另一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到“京、上、广”就业。一套房子,几百万元!孩子刚工作,个人收入有限。这时,就是父母咬牙为孩子拿首付,也挡不住他们当“房奴”每月还贷。这样的话,就比较惨。
孩子长大后,一个是综合能力,一个是决策、拍板和决断能力,一定不能弱。这方面能力强了,没有房子,可以有钱买房子;反之,有了房子,也会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