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苦中作乐
2011-05-16 12:10:11

          1954127(农历十一月十三),我出生在北方农村。数年中,度过了苦中作乐的童年时光。

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3岁多的我出了院门,看见偏东北不远的大榆树下,堆满了各家交来的铁器。入夜,院门东南方不远处,人们挖地灶,填煤块,拉风箱,“炼钢”的火苗四处飞溅……

出我家门向北再向西,十字路口西南角有五间房子。村里的幼儿园,就在这所房子里。房门向南,有个不小的院子,孩子们能在院里尽情玩耍。2008年,这所房子拆旧建新,变成了两层小楼。当年看管孩子的“候阿姨”,如今人已不在。

有人说,吃煮熟的猪尾巴,能治小儿流口水。为此,爸爸拉着我到村里的食堂去找。没有找到尾巴,炊事员给我嘴里塞了一小块熟肉。

4公里外的城里逛街,爸妈给我买了一辆红色的小公共汽车。这个玩具,我一直玩到拆成零件。一天夜里,爸爸从城里回来。第二天一早,我发现正当门的桌子上,有个崭新的“马蹄表”在走。就当即宣称:“这个表坏了,零件是我的!”

1959年,国家进入“困难时期”。一天下午,我和同龄的远房侄儿,在村东南角的“大队”猪圈里玩。几个社员从地里送来些烂红薯让猪吃。喂猪的老爷爷,拣了些烂得轻的,用刀将烂的地方挖去。在火上烧熟后,让我们两个小孩儿吃。那红薯,真叫一个香——好心的老爷爷,今已去世多年……

冬天的早上,爸爸带我到村外转。转到池塘边,他走到冰面上蹲下。看见一个白点,就用砖砸开往里掏。往往一掏,就能掏出一条或大或小的鱼来。

 1961年9月上小学,三年级入少先队。戴过一年‘三道杠”,但对过“六一”印象不深刻。1964年,“四清运动开始。由于66.66元的“经济问题”等,爸爸在群众大会上做检查,随后调北郊工作。那年初冬,我的童年时代结束。课余时间去生产队干活,每天能挣7个工分。当时,20个工分为一个“劳动日”,年终可分红0.5元至1元钱。

那年,妈妈买了两个小水桶。说:“小男孩儿不吃十年闲饭。从今往后,你就用这个往家挑水吧——1969年,不满15岁的我,每天能挣14.5个工分,相当于一个妇女全劳力。一年下来,能挣200多个“劳动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