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育(女)儿经”
2011-07-25 11:11:46

        昨晨交了网友布置的“作业”后,众妈妈热心跟帖。“昊鹏宝宝”提出:“你女儿真优秀啊,请问您咋培养的?下篇来个经验材料吧,哈哈!期待哟!”

“昊鹏宝宝”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养育孩子,怎样才算优秀?一般地理解:考上清华北大,考上硕士博士,当上县上市长……应该算是优秀。但是,神童长大出家,博士枪杀教授,高官贪腐落马……父母情何以堪?所以说,优秀与否,一是阶段性的,二是相对而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优点最大化,并有后发能力,我看就是优秀了。

我的女儿,学历上不算优秀,大专而已。但是,她现在的生活质量,与同龄的有些硕士学历者大体相当,部分指标还在其上,并有一定的后发能力,这是我比较高兴的。

关于她的教育,回首30多年来,我简谈以下几点:

一、女孩权当男孩养。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女孩成长过程中,要渗入刚性元素。政策推行“一孩化”,女孩长大后,如果过于温柔,别说靠她养老送终了,一遇大事只会哭怎么办?基于以上考虑,早在两三岁时,我和爱人就注意用刚毅、好学的性格影响她。有一次,她要吃巧克力冰棒,人家没有了她还非要。妈妈忙于工作,就“修理”了她。她哭了一会儿问道:“那个卖红薯的咋一条腿呢?”一下把妈妈问笑了。

二、和孩子交朋友,提供机会让她锻炼自己。上小学时,为写作文,我骑车带她到处跑去找“春天”。为学游泳,我和她夏天晒得像“黑人”一样。8岁那年,她提出要自己回8公里外的奶奶家,我就让她去。过5个路口、走了4公里。直到过了京广线地下道,才发现了跟在后面的我。小学没毕业,她要自己做饭,我和爱人就支持。初中时放暑假,她要去饭店打工,我就把她安排在表弟的酒店里,让她当了10天的“大堂副理”。出嫁前的最后一个春节,女儿负责掌厨待客,一手出了16个菜。

三、孩子遇到困难,家长要施以援手。女儿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所在学校实施的是“五分加绵羊”教育,孩子不会打人骂人。三年级后,我所在的单位和分的房子较远。转学后新学校是“只看成绩,不管小事”。结果,女儿回家经常说:“某某打我了。”我们起初回答说:“找老师。”孩子说:“老师说不管。”我一听就火了:“不管?好——跟他打!他打你一下,你打他两下!”这一来,孩子慢慢不受气了。但是,为此她也付出了“代价”——小小姑娘,连个组长也当不上。

上中学后,我女儿任寝室长时,老师让她汇报同学们的私下表现。她汇报后,老师一批评,就有同学反映了我女儿N多“问题”。结果,老师竟要“开除”我女儿。一开始,我们也觉得是自己女儿不对,后来一分析,发现是有人报复——“知女(儿)莫如父(母),她决不是一个坏孩子。问题解决后,我女儿当上了优秀班干部、模范团员。

遗憾:因当年忙于生计,经验缺乏,对女儿管教过严(特别是小学时期),未能使孩子更优秀。所以现在,我们对小阿是“多表扬,少批评”。但是实践证明:教育不是万能,必要的处罚必不可少。表扬和处罚,都要考虑孩子的成长和长远发展。

生命不息,育儿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