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6时许,小阿下公交车时,因没能按到提示开关大哭,我帮他化解了这一“挫折”。 以往坐车时,车未到站,我就站起来走向后门。小阿拉拉吊环,按按下车提示开关。车门一开就下,挺美的。 昨天上车后,坐在车厢中间的一位阿姨,给姥姥让了座。姥姥致谢后,抱小阿坐下。越长越大的小阿,坐下后不老实,要求拉吊环。姥姥说:“你的胳膊还短,够不到。” 车到站了,我从姥姥手里接过小阿往后走。下车时,小阿说:“我要按!”我说:“不行,后面还有人下。”结果下车后,小阿大放悲声——这情况是极其少有的。 以前曾有一次,临下车时小阿要按开关。司机提意见说:“你们到底下不下?”所以这一次,我没停下让他按。 小阿大哭,我不发言,让他发泄一下。姥姥则用“转移法”为他“治病”。一会儿蹲下,让他玩卖糖饼者的铲子。走了几步,又又让他看树上挂着的丝瓜。小阿玩这些时,能不哭,还能和姥姥正常对话。但是,一会儿想起来继续哭。 走到市场时,小阿止住哭说:“我饿了。”我说:“想吃什么,快说。”小阿不说食品名称,我就抱他往家走。到家往地上一放,小阿又哭了。 我蹲下来问他:“你是不是特别想按那个开关?”小阿哭着说:“是。” 我说:“想明天咱们坐车时,提前往后走,就能按到了。今天,咱没有提前往后走。如果再去按,司机和后面下车的人,都会对咱有意见。公交车是交通工具,不是咱家的玩具。你的要求,不都是合理的。不是每件事儿,都能得到满足的。在外面无论做什么事儿,要记着不能影响别人。” 对于我的话,小阿似懂非懂,但是他不哭了。吃了一块姥姥买的炸鸡块,又喝了半小碗汤。他一会儿跑到地图前,指着乐谱大唱国歌。一会儿又打开电子琴,跟着节拍跳舞。 晚上临睡前,小阿玩儿童电子琴。按下一个自动演奏键后他问我:“姥爷?这是啥歌儿?”我说:“这是日本儿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他又按下一个又问我:“姥爷?这是啥歌儿?”我说:“这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哆来咪》。”他又按了一个键,还没有问我,自己就先说:“这是《伦敦铁桥垮下来》。”我说:“对,这是一首英国儿歌。”和姥姥上床不一会儿,小阿就睡着了。 三岁了,小阿几乎啥都知道——已经到了该教育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