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青春》,话人生
2013-08-18 22:57:52

昨今两天,分两次在网上看了《致青春》,现谈下感受。

一开始看,觉得这片儿我看不合适:都是小屁孩儿的事儿,我是“高龄观众”了吧?赵薇,1976年生,比我家小阿娘大3岁。但看到郑薇脸上贴着纸条在男生宿舍打牌时,觉得这片儿有意思。

这时,本姥爷再次短路:以为赵薇是自导自演。看完再百度剧情,发现又错了,唉——

总算看完了。觉得不错,剧情很丰满,台词很格色,人物有形象,音乐也不错。1985年我去北大购电大教材,1988年秋去北京送学生,1990年到北京看学生,1998年去郑大问事儿,当时的校园就是这样的。

施洁这个角色,我不太喜欢。为爱去疯,比较蠢。不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人真要这样,也木好办法。“进一步加强青春期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可以了吗?不知道。

由于不到16岁进厂上班,上大专时已经结婚,所以在校3年,也只是看着人家出双入对。特别是后两年,回家就要抱娃子。借个胆儿,也不敢想其他。

为爱跳楼,本校有一个,S活不知。本班40人,女生6人,其中1人已婚。其他5人,别说与本班,就是与本校同学,由于种种原因,均木戏。都是毕业后,自己在社会上解决的。还不错,至今木听说谁离婚。

男生有1人离婚,但入学前就离了。后来的夫人是“富婆”,现在家产是N位数。是否又复婚,不详。

楼上玻璃落下伤人,这事儿有。有天下午,我到楼后爬上窗台,擦本班教室(在一楼)的玻璃。只听二楼“哐当”一响,我头上就挨了一下,玻璃全碎。虽然我戴着单帽,但头顶仍然见红。到校医务室看医生包了一下,幸无大碍。

酒后狂吼也有。到校(五一节后报到入学,暑假前为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的中秋节,本市同学都回家了。由于我是带工资上学,就出资3块钱,其他人出资1块钱,买酒买菜,10多人在教室共乐狂饮,最后有哭有笑。

本班同学混得一般,多是县处级和高职。在美国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奋斗过去的,一个是过去为儿子看娃娃。多数身体尚好,男生中,一人脑血管有点儿小问题。女生中有一人,目前正在化疗。

青春已经逝去,思想不能衰老。和我家小阿在一起玩,我还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