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上的包拯,与史书里的包拯,确实不一样:张龙、赵虎、王超、马汉,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何其威风!铡陈世美,替弱女子出了一口气。直到上世纪80年代,谁要考上大学后,和女朋友拜拜,立马就有人骂:陈世美!包拯铡包勉、铡赵王,为反腐败作了贡献。过阴枕,乌盆记,又让人感到有几分神秘……其实,这些都是后世的虚构。
1991年夏天,朋友相邀,下县里玩。女儿当时才11岁,正好放暑假,就跟我去了。在公路道班院内,我和人家在屋里说话,她在院里来回跑玩。不一会儿,自己跑到屋里,拿一个银戒指让我看。我问哪儿来的,她拉我往东走到一堆虚土边,说是从土里挖出来的。有行家看了下,说不是纯银的,可以戴着玩。回来以后,她上交了奶奶。
第二天早上,车到黄河边。一过桥,就到了开封。我们看了开封府,又看包公祠。2004年夏天,又去了一回。看一回,受一回教育,真的很不错。
但是,史书中的包拯,不是一个100%的完人。本来吧,开封市长好好滴。但赵祯又让他去当财政部长(三司使)。这一当,就有人说闲话。
包拯好提意见。张方平干财政部长,包拯说他买了大款家的东西,这不行那不行。老张下了,又去干别的。上来一个宋祁,包拯又说不行不行。老宋下去后,赵祯让包拯接招儿。包拯还没上任,欧阳修就发话:“你踩人家的地,夺了人家的牛,又想谋人家的差使——太过分了吧?”
这一说,包拯有点儿不好意思,就回家躲起来,不出门见人。过了一阵儿,风头儿过了,才又回单位上班——木办法,赵祯让他干,谁提意见也不中。
61岁的包拯,主持财政工作后,一不小心表现出了理财天赋:改“科率”为“和市”。按照公平价格,购买百姓原来上供的物品。同时,免除部分地区的“折变”,废除了农民将粮食变成现钱,然后再纳税的规定。
两年后,包拯又担任保安公司副总(枢密副使),真正进入了高管层。然而,包拯筒子“积劳成疾”,已经是风烛残年。由于“多方医治无效”,又一年后不幸病逝。据说,开封百姓当时非常悲痛,赵祯也亲自到包家吊唁。并停止办公一天,进行哀悼追思。
看到包拯生活俭朴,又听说他“居家俭约,衣服器用饮食如初宦时”,领导感慨万端。原来提过他意见的欧阳修,这时也说包拯“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有人说,在老百姓看来,包拯是中国古往今来,知名度最高的官员。这话说得,确实有几分靠谱儿。
附:包大人任职简历
1027年: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赴),监和州税(不赴)。
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长县。
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1043年:监察御史里行,勾当东排案司。
1044年:监察御史,权度支判官,三司户部判官。
1046年:京东转运使。
1047年:直集贤院,工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
1048年:刑部员外郎,河北转运使(未及上任),三司户部副使。
1050年:天章阁待制,兵部员外郎,知谏院。
1052年: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高阳关路都部署安抚使。
1053年:知扬州(后知庐州)。
1055年:兵部员外郎,知池州。
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宁府(后权开封府)。
1058年: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兼理检使,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
1059年: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1061年:给事中,礼部郎中(后礼部侍郎),三司使,枢密副使。
1062年:礼部尚书(五月卒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