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搞笑版(2)
2013-11-21 21:36:26

有两方面的问题,导致“幼小衔接”难以得到解决。

体会八:哇,有情况!

①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社会技能等方面衔接。

体会九:对此,有的园长和老师们可能委屈:本来这幼儿园,主要是陪孩纸玩,让他度过快乐童年滴。可是时不时有家长来问:“我们邻家孩子上的幼儿园,认字、拼音、数学、英语……样样厉害。你们这儿如果再上不去,我们就要考虑转园……

得,啥别说了,赶快“重视知识上的衔接”吧——要不,孩纸都转走了,老师的工资找谁要?神马神马?“幼儿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社会技能等方面与小学的衔接”?让我们想下,回头再说……

 

②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配合没有沟通好。

体会十:有的家长看了,也可能叫苦:我们容易吗?花了钱,就是让他们教育孩纸滴!每天送过去接过来,还木有配合好?木有沟通好?怎么躺着也中枪啊……

其实静下心想想,也不是完全木道理。XX从娃娃抓起,表让孩纸输在起跑线上……说的人说多了,听的人听多了。没准儿就会觉得:人家孩纸会说“胎根儿胎根儿大老虎”,而我们家宝宝不会,那就不行。不但要会说这个,还要会说“忙可以忙可以小猴子”!怎么样?那个小哥哥不会说了吧哈哈!

自己会走还让人抱?来抱抱。会吃饭还让喂?也木关系。别看我们家宝宝不会系鞋带,但是他,唱歌跳舞琴棋书画都会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体会十一:《纲要》说得真好: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但是,如果合作不“密切”、衔接欠佳怎么办?这个,恐怕还要靠各位麻麻“好自为之”。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体会十二:注意了,不要小瞧这个。

 

在学习生活上,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休时间较长,没有许多规章制度制约孩子。

体会十三9494。一个班,N个老师,几十个孩纸,好像每天就是玩就是玩……哪个孩纸经常不午休,老师就觉得有些纠结。戴上眼罩,有的睡了,有的还不睡,无语。如果动手打人了,把女童鞋打哭了,顶多也就是:“去坐小红椅子!待会儿再来和大家玩……孩纸太小,非学历教育嘛!还能怎样?

 

小学,以学习为主。孩子大多通过例题来学习知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很强。一进校门,就有许多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

体会十四:看看,不一样吧?不好好衔接行不?

 

由于学童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课间十分钟,有的自己不会安排。从而开始厌学。

体会十五:不能自由自在了吧?每天都要做作业,中午别说不午休,想休也不行(夏天除外啊)。课间木去拉臭臭?你想在课堂上拉在裤子里,臭S大家啊?于是,有的孩纸开始有想法:小学木幼儿园好,我不想上学……

 

在人际关系上,幼儿园教师和孩子整天相伴,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同时,小学的上课时间已增加到40分钟,而课间活动仅有10分钟。学童与教师的接触,主要是上课,和同学间的交往也很少。

体会十六:都小学了,你还想让老师下课也陪着你啊!酱紫怎么能长大?嗯?大家到学校,也不能整天作游戏啊!一节课,40分钟,怎么这么长啊!神马时间下课啊……555,小学,哼!不好玩……我不想上学!

 

在标准和要求上,在幼儿园孩子只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乖乖的不出什么大问题,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到了小学,老师和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学习不好,表现不好,就会成为挨老师批评或者个别家长打骂的理由。

体会十七:小学,那怕是一年级,老师给的100分,可木有幼儿园的小红花好拿啊!幼儿园老师偶尔“告”孩纸的“状”,家长一般不会动手“修理”孩纸。但是,如果上了小学,别人常考“双百”,你丫常考不及格。家长的忍耐程度,可是有限滴!有时候,孩子还来不及吃止疼片,家长的巴掌,就已经和孩纸的屁屁“亲密接触”了……

好,下课时间到,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