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忽视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体会十八:这个嘛,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有些幼儿园,教育活动小学化。有人认为:提前学些小学的教材,学童就能减轻入学的压力,就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体会十九:嘻嘻,真滴是酱紫吗?
有些幼儿园,将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
体会二十:哈,孩纸毕竟还小,他们是要哭鼻子滴!
有些幼儿园要求:幼儿对老师要“绝对服从”,不许顶嘴,不许辩解。
体会二十一:这个……无语。
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做小动作,不许说话等。注意力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
体会二十二:哇塞……仍然无语。
有些幼儿园,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讲课时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没有从幼儿学习的特点入手,缺少应有的教具演示、生动的游戏等。
体会二十三:这个……可以有吗?
孩子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习,都是有方式方法的,不能强加于孩子。这样做,在很多情况下,只会适得其反。
体会二十四:嘿嘿,“砖家”这么说,是不是有些道理?
2.有些家长,盲目提要求。他们认为,会读、写、算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于是要求:幼儿园要教会孩子汉语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
体会二十五:幼儿园有教学大纲。家长要求,合理的要采纳。不合理的,肿么办……
家长大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于是便随波逐流。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这是不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
体会二十六:重视知识灌输,忽视能力培养。看来,不是个别情况啊!
3岁至6岁的孩子,以形象记忆为主。数学的符号以及汉字对孩子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如果让孩子学得过多,就会造成孩子厌学,不愿意去幼儿园。
体会二十七:瞧瞧,超越年龄“关爱”孩纸,孩纸不仅会“厌学”,首先是“厌园”!
有人认为,学习的时间,占人一生时间的1/4左右。对于五岁至六岁的孩子来说,如果让他们把学习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那么,他们将不堪重负。
体会二十八:不要说孩纸,就是我们这些当家长的。如果有人硬要让我们做自己非常不愿做的事儿,你的心情会怎样?
3.在有些幼儿园和部分家长的不当运作下,有的孩子自信心“膨胀”。
体会二十九:孩纸没有责任啊。有责任的是有些幼儿园和家长。但是,幼儿园和家长,是受某些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思考中……
刚入学的幼儿,年纪小,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
体会三十:这个嘛,说得比较靠谱儿。
进入小学后,课本上的知识,有的孩子已经学过,再学习一次,对他来说比较简单。所以,会经常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于是,自信心膨胀。
体会三十一:有自信心是好事儿,“膨张”就不是好事儿了。遇到不会的东东会怎样呢?
等学到新的、自己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时,有的孩子进度缓慢。结果,老师批评,家长训斥,导致孩子出现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出现种种逆反心理。
体会三十二:看看,该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好,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