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搞笑版(大结局)
2013-11-21 22:01:45

孩纸入小学前,一定要上幼小衔接班?这个问题有N个答案。

去年秋天,我在自己的小学母校,和校长聊男女分班的事儿。其间她问我:“上边不让办学前班,我们学校马上停。但是,为什么社会上有的人,没有我们师资好,他们却还在办?有木有人管啊?”

本月前不久,我一时胡涂,到小学门前问保安:“师傅,咨询学前班的事儿找谁?”

保安隔着上锁的大门对我说:“全市的小学,木有办学前班滴。”

上周在大广场,有个小盆友,小阿一块儿玩轮滑。他麻麻对我说,孩纸就在附近不远处上学前班,民办的。

今天下午,我去接小阿,和冰冰老师说起幼小衔接的事儿。她笑言:“现在幼儿园,都不办学前班,你还幼小衔接呢哈哈!”

前两天,我和小阿童鞋的家长聊天,说起上不上学前班,这位家长说:“别人咱管不了,反正我们不上。你想吧:孩纸离开幼儿园,去上学前班,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老师和环境吧。刚刚适应,又该上小学,去小学‘适应’了,太折腾。”

说得有道理。孩纸上学前班,时间至少应为一年。如果仅上一学期,确实存在他说的那些问题。现在,离小阿入小学,仅有8个月零10天,还上神马学前班啊!

至于“砖家”支招:上学前班,要看办学资质、学校口碑、师资水平、教学环境、安全性、交通和费用……太麻烦——木去就先晕菜了。就一年,谁上上去,我们嘛,现在还考虑好。

好了,GGYY好几天,幼小衔接的事儿,总算告一段落了。但是,即使孩纸不上学前班,还是要考虑:

增强孩纸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社会技能方面,让孩子的发展与年龄同步;不溺爱,不迁就;不片面注重知识灌输,发展孩纸动手、动脑能力,注重德育、美育、音乐和运动等方面的培养等等……只要做好了,也就衔接了。

对不?各位麻麻,请吱声儿啊。

————————————————————

    生活在温饱尚未解决的年代,大山老师的父母常说的三句话:

    1. 孩子,父母给不了你什么,你的未来要靠你自己去闯。

    2. 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了什么事,记住要吃得起亏。退一步海阔天空。

    3.孩子,不管你以后在外面闯得怎么样,家里的门永远为你打开,永远有你的一口饭吃。 

    现在大多数父母给孩子说得最多的三句话:

    1.家里的什么事都不要你管,你只管读好书就行。

   于是,就出现了父母爷爷奶奶给孩子背书包等现象了……

    2.孩子,如果外面有谁欺乎你,你一定要更狠更凶地还回来。不能失弱!

    3.孩子,如果这一次考试你还不能考到一百分你就不要回家了……

    那个温饱尚未解决的年代,父母的三句话,第一句教给了孩子责任;第二句教给了孩子要懂得谦让;而第三句话却给孩子温暖的港湾……

    大山老师说,每个孩子都要经过五个成长期,而只有一个时期,家庭教育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

    每个孩子都需要经过0至3岁的学前期;3至6岁的幼儿期;6至12岁的小学期;初中期;高中期……只有0至3岁,孩子学走路,学说话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能学会。这个时候的家长,无论别的小孩已经会说话,会走路了,自己的孩子还不会说,不会走,家长们都有耐心的态度都懂得去鼓励孩子,都知道孩子不摔跤哪里会走路的道理,都不会抱怨,对孩子有着无限的热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还是那个孩子,但家长还是那个对孩子无限热爱有耐心的家长吗?是孩子变了吗?不,往往都是我们家长的心态变了。家长慢慢变得嫌弃我们的孩子慢,嫌他不够细心,嫌他粗心……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句话:

    想要孩子快,别说孩子慢;

    想要孩子细心,别说孩子粗心;

    想要孩子学习好,别说孩子不认真……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慢慢少。

    每个孩子都是一辆奔弛车,就是需要加油站。

                                                                                    ——选自皓妈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