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的6岁
2014-08-09 08:49:17

昨今下雨,继续凉爽,气温为22摄氏度至27摄氏度。

昨天,小阿在客厅玩“沙袋”。所谓“沙袋”,是一个红布做成的布袋,里面装满了棉花,有三四公斤重,原来挂在南阳台。供小阿拳打脚踢。

他把沙袋抱起来问我:“姥爷?你6岁的时候,能不能抱起来?”

“我6岁的时候?”小阿这一问,我就对他说:“可能抱不起来。”

小阿问:“为什么?”

我说:“姥爷6岁的时候,全国许多地方,都没有粮食吃,是困难时期。”

小阿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

我看了他一眼继续说:“粮食不够吃,只好把榆树皮弄碎,掺些树叶做馍。吃了以后,臭臭拉不出来,很痛。我奶奶就用小棍,给我往外挖。”

小阿从没听过这个,就问我:“你们能吃肉不能?”

我说:“一年吃不了几回。有一回过年,我爸爸做饭,在大米里面放了一点儿糖。为什么?因为没有菜。3年以后,日子才好过些了。”

6岁那年,是1960年。6岁以前,记忆中日子过得还可以。我小时候流口水,当地“秘方”称,吃煮熟的猪尾巴能治。于是爸爸拉着我,走进村里的食堂,找炊事员要猪尾巴。炊事员没找到,向我嘴里塞了一小块煮熟的瘦肉。

进入困难时期后,由于粮食打得少,菜叶也不敢丢弃。有一天下午,生产队派了几个女劳力,在我家南隔壁的西屋,整理晒干的胡萝卜缨。然后按每人所挣工分的多少,分到各家各户。

还有一次,奶奶用不多的白面,做了“捞面条”炒鸡蛋。给我盛上后,我端起碗就跑。出门时一不小心,被门槛绊倒。碗碎了,面条全洒在地上。奶奶听见我哭,就走了过来,用筷子把面条夹起,热水淘过再让我吃。同时告诉我:“没有了啊!”

由于营养不良,6岁的我,可能抱不起N公斤重的“沙袋”。6岁的我,仅能从一数到一百。几乎不认字,仅会用奶奶敬神的香头,在纸上画小“蝌蚪”。我不会打跆拳道,也不会敲架子鼓,更不会弹小吉他……但我长大后,依然考上了大学。工作多年后,评上了高级职称。

年已六旬的我,面对6岁的小阿,我觉得:人的一生,时间漫长。人格、毅力的养成最为重要,非智力因素比如动手动脑的能力必不可少。人有求知的欲望,方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育儿方面,应针对孩子的兴趣引导其学习。渐懂人事后,就要让他明辨是非。顺利时努力学习,全面发展,逆境中勇对挫折,战胜困难,才有可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