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陪孩子,深玩一小时(上)
2016-10-29 10:47:37

我觉得我在孩子教育方面做得好,或能值得说的,也就是身体力行的坚持了7年的一门功课——每天陪孩子深玩一小时。我对自己当爸爸的评价:我不是一个空余时间很多的爸爸,但我是一个陪孩子时间最多的爸爸;我不是一个智慧的爸爸,但我是一个可以保证让孩子每天都哈哈大笑一次的爸爸。

我有一个儿子,7岁,一个女儿4岁,还有一个老婆,39岁。

在我正式分享前,我要声明三点以达到我们的共识:

第一,没有人天生会做父亲,我如此,你也如此;

第二,做父亲一定是一个试错和学习的过程;

第三,我也不是什么好父亲,我也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做错事。不过,我也顺便想让孩子们知道,他爹不是什么完人。

好了,有了这三点共识,我就可以讲述我所理解的亲子教育了。

我在倡导每天陪孩子深玩一小时这个理念时,很多人会质疑我,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在新东方和百度工作过,工作强度和管理的幅度很大。我基本是晚上七点到家,我尽量把各种应酬调到中午,很重要的应酬如果非要晚上,也就只能陪玩计划取消,周末的时候再补过来。八点吃完饭,陪孩子玩到九点,洗漱一起睡觉,第二天早上4点起床,处理邮件和加班。

好,我的分享正式开始。

明确几个理念

1.三毛讲,爱孩子就是爱世界。

2.王人平,新浪亲子教育名博,他讲育儿就是育己。

3.我的人生的重点:

20岁前,把书读好,顺便谈场感动自己和别人的恋爱;

30岁前,把钱挣好,不管多和少,顺便把老婆养好;

40岁前,把孩子养好;

50岁前,把身体养好;

60岁前,把生活安排好;

70岁前,能干嘛就多干点嘛吧

4.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不是你是什么,就会成为什么?

举例:

不是你是领导,就会成为好领导。

不是你是主管,就会成为好主管。

不是你是爸爸,就会成为好爸爸。

不是你是妈妈,就会成为好妈妈。

这些身份都是外加的,甚者是别人给你的!有些不是你已经做到的。

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就会有选择:现在我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了。

育儿的方案

1.我没有太多的理念,也不是专业出身,就是边当爹边摸索;

2.我读了两本书,给我很多启发。

一本是蔡笑晚《我的事业是父亲》:他的6个子女中有5位博士1位硕士,他也因此被众多媒体誉为“人才魔术师”。蔡笑晚根据早教、立志和自学的原则,紧抓孩子从零岁到人生各个阶段的成才关键。他认为人人满意的教育观念最危险,只能培养出四平八稳的平凡孩子。这位教育理念朴素而异样的父亲把“父亲”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在他看来,孩子成才在所有日常事务中都应永远排在第一位!那些只在周末晚上亲一下孩子额头的父亲是失职,更是失败。

另外一本是薛涌《一岁就上常青藤》,讲述了藤校对孩子的要求。

确立培养的目标-在育儿方面,我要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1.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2.你的目标是什么?

3.你如何实现?

其实这些问题,有些是在孩子的成长中逐渐想明白的。

我的目标是培养的独特性,有独立人格,会独立思考,能独立行动的独立人物。我老婆的培训目标是:让孩子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爱孩子的三个阶段:陪伴、教练、尊重》

(一)0-6岁,爱等于陪伴

(二)6-12岁,爱等于教练

(三)12-18岁,爱等于尊重

所以,真的要跟孩子一起成长。张恩熙现在7岁了,纯陪伴的玩,他也需要,但他更需要的不是陪玩,而是陪练。他开始喜欢竞技性体育项目,比如篮球,网球,羽毛球,棒球,作为爸爸你就要有引导的陪他玩,更重要的是激发他对体育的喜爱。

在这里,多数是六岁前的父母们。我就讲讲孩子在六岁之前,最重要的事情,父母要做好三点:培养孩子的性格、习惯和注意力。

(网转,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