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友话育孙
2015-10-22 21:17:49

            等坐公交上学


    今天,奥林早上由姥姥和妈妈送。中午接,午后送,都是我。

    早饭过后,我出门下楼,去找大学同学。说完要办了事儿后,说起了隔代育孙。

    老同学的儿子学有所成,小两口儿目前在京,发展得很不错。孩子在我们这儿,由爷奶带着。孩子爷爷大我4岁,早年是北京四中的“学霸”。“文革”风起,一切全乱。不到20岁,他进厂当工人。当许多人还是二级工时,他已是三级工了。

    1977年底,全国恢复高考。已过25岁的他,政治考了90多分,语文考了70多分,数学靠自学,得了38分。

    来年春天,高招办来信。说如果你同意,将被调剂到语文大专班。他闻讯背着挎包,坐火车去了省会。摸到省招办时,巧遇市招办在省里帮忙的干部。他要求:从语文班调到数学班。对方问理由。他说,语文可以自学,数学必须面授。对方说,要求文改理,你是第一起,为什么一定要改理?他没说话,从包里掏出一大叠数学习题集,让对方看他工余时间做的习题。对方有一人,是中学数学老师,看了大为感动。说你回吧,我们尽量为你争取。不久,他就接到了大专数学班的录取通知书。

    入学一开课,他发现听不懂!当年的“优等生”,立马成了差生。这时,老兄奋然自救!和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上课努力听,下课再听同学讲。慢慢,我这老兄也能课下讲题了。他讲后,同学听了说:“对呀!这题就是这回事儿呀!”以后再考试,他门门都是90多分。毕业实习,在市一中。实习结束后,留下教数学。评职称时,他获中学高教。

    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位置上退下来后,我他继续发挥余热。所到之处,广受欢迎。现在,孙子3岁多。每晚睡前,擅长说单口相声的爷爷,都要给他讲故事。开始用各种声调讲,后来发展到二人分角色“演”故事。如今,孩子不但会讲故事,还会“演”故事。

    老同学说,北京那边,房子基本搞定。要不了多久,孩子也要进京。我们都认为,父爱母爱,不可替代。爷爷和奶奶(姥爷和姥姥),仅是育儿帮手。孩子的健康成长,最终还是要靠父母来担当。同时我们也认为,育儿不能急,不能用“神童催化剂”。如果向孩子灌输的全是“知识”,不让孩子掌握发展人际关系的应知应会,长大以后,孩子可能并不幸福。将来的发展,也不可能太顺。

    科学育儿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努力实现孩子在各方面发展的正常化。(蒙氏说的?)表小看这个要求:每个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谁能都“正常化”啊?为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

   逻辑狗,要拿好。我不能像姥爷那样,把内容丢了嘻嘻。

              再过五分钟开校门

               怎么还不开门啊?

                 要开门了,准备往里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