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正式开始
2016-10-29 09:14:41

由于奥林学了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姥爷GGYY,写了3篇博客——真是老了呵呵。苏宝宝已经21岁,考上了“公务员”,程妈也累S了。故事到此,可否结束——育儿博客,毕竟不是史学博客嘻嘻。

问题是第一篇的标题,叫神马沉浮记。这都3篇了,还没见苏轼的“沉浮”。好,下边简单交代下苏轼筒子一生的沉浮。

进京考得好,皇上(真宗)表扬了,应该分个好工作干下。但按当时的规矩,老妈不幸去世,儿子需要休3年假。如果不休继续工作,那就是不孝顺。于是,小和弟弟按规定回家休假。

三年后(公元1060),苏轼得了个职务叫“福昌主簿”。欧阳修认为,小人不错,水平高,就把他推荐到办公厅秘书科(秘阁在一次考试中,6篇文章,答辩时皇帝(真宗)是考官,他居然考入三等”(最高级别)。有人说,宋朝开国以来,制策入为三等的,只有苏轼和一个叫吴育的。

    好了,这下可以去工作了。24岁的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到陕西凤翔工作——有些下派挂职的意思一般来说,回去就提拔——你还别说,苏轼到职后开局不错。关中一带,每年筏运南山木材,从渭水入黄河,经过砥柱山险要地段。负责运输的干部,动不动就倾家荡产。为神马?苏轼,原来是时间紧,制度死,管理人员无权自行选择水工,也无权决定何时运输或暂停。经过苏轼努力,权力下放后,事故减少了一半。

1065,苏轼29岁,回京到信访办(登闻鼓院)任职主持全面工作的一哥(真宗挂了,英宗上岗),想让他来身边写东东。老总(宰相韩琦说:“先到史志办待一段儿,对他有好处。”

正说这话时,苏轼的老爸去世。这……才58岁,到首都工作仅10年。好了,啥也表说了。英宗随了个大礼,苏轼后,又给老爸要了个荣誉称号。好,回家,又是3年假。你看这——都6年不能工作了。

1069年,苏轼假满回京。这时,英宗去世,神宗上岗。由于国穷兵弱,神宗支持,王安石要“变法”。这可是个大事儿!前后搞了近20年吧。王安石等人,制定了差役法、青苗法、这个法、那个法、农田水利法……实行的结果,国家收入有了增加,军队战斗力也有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上到下,都有人反对,32岁的苏轼,跟着司马光、欧阳修等人,成了“反对派”。

    两派掐架激烈,苏轼要求到外地工作。1071,到浙江杭州主持工作(级别地厅呵呵)。1074年调往山东诸城1077,到江苏徐州主持工作。所到之处,做了不少好事。1079,苏轼浙江湖州,当上了一哥(知州)

湖州我去过,杭州北一大站就是。另外,从苏州坐中巴,沿运河往南,也就三四个小时,地方相当不错。但是,苏轼当年到职后,一不小心,惹下大祸,郁闷了后半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