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下午,奥林学校举行首届家长交流会,我去参加了。
主讲为五年级班主任,女儿今年23岁,顺利考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读研一。老师以美国教育学博士的《正面管教》一书为主线,给全校每班5名家长,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些毛病,不少孩子都有。老师和家长,要见招儿拆招儿。
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孩子可以是这样!
孩子如有不当行为,家长要了解行为产生背后的原因。
理解、沟通、改正
不(过度——姥爷注)惩罚,不娇纵,和善而坚定,鼓励——不当“虎妈”,对孩子一味训斥;也不当“直升机家长”,随时准备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讲课进行中,第一个互动是“握拳”。上台10位家长,根据报数分为AB两队。两人一组,先是A掰B的拳头,随后B掰A的。只有一组掰开了,经验是两人沟通,达成一致。我在台上发表感悟:一旦和孩子发生矛盾,不要让矛盾升级。否则,就是家长压服了孩子,双方也没有赢家。顿时,老师说对,全场鼓掌。
最后一个互动,是10名家长上台,9名当“妈妈”,1名当“孩子”。
“妈妈”先是每人给“孩子”念一张纸条儿:
刷牙去!
赶快去睡觉!
怎么又把桌子搞得乱七八糟?
再不抓紧,又要迟到了!
……
老师让扮演“孩子”的妈妈谈感受,她说:听了很郁闷,很压抑。
随后,“妈妈”们又每人给孩子念纸条儿:
孩子,怎样才能保持口腔卫生呢?
按时睡觉,好吗?
把桌子收拾干净,可以吗?
来,比赛一下:看谁先做好出门的准备!
……
又让“孩子”谈感受,她说:“很舒心,很愿意听妈妈这样说。”
最后放了一段视频:
妈妈给孩子打分,有的是8分,有的是5分,有的说,他快把我气S了……
孩子给妈妈打分,有的是10分,有的是100分,有的是一万分……
这时,在场的每个人,几乎都眼含热泪——孩子都是可爱的,问题多是出在大人身上……
昨天下午,我和姥姥带着奥林,去城中村老家看小鸡。
小鸡和妈妈住在铁桶里
在“老奶奶”(我老妈)和姥姥帮助下,奥林摸到了小鸡
好了,放进去,妈妈想它了
小鸡的臭臭,拉在我手上
准备翻地
嘿——!
玩会儿旧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