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笔记(7)
2016-09-27 16:19:16

方式和语气


    小红倒牛奶时,不小心洒在了地板上。妈妈见了说:“你怎么这么笨啊?马上清理干净。让我来倒吧,因为你倒不好!”

    小红听了,一脸悲催。

    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家长一般来说,应该给孩子以改正机会。但是,说话方式和语气不当,就变成了对孩子的羞辱和处罚。

    小明倒牛奶时,不小心洒在了地板上。妈妈见了说:“哎呀宝贝,应该怎么办呢?”

    小明说:“我拿拖把拖干净。下次倒奶时,我一定小心。”


捣乱与生存


    小明(3岁)的妈妈生了个妹妹,她带着宝宝从医院回来。小明很快发现:妈妈整天都在忙着妹妹的事儿。他觉得:“妈妈爱妹妹,不再爱我了。”其实,这并不是事实。

    为了让妈妈爱自己,小明认为自己应该像个小宝宝。他不断向妈妈要奶瓶,故意把臭臭拉在裤子里,还特别爱哭。

    妈妈不知道:小明的目标,是需要妈妈的爱。她认为:这孩子不懂事儿,尽添乱。她很烦,很沮丧。

归属感与价值感

     孩子行为异常,一般来说,他是想告诉家长:“我感受不到归属和自我价值,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得到它。"

     许多家长不喜欢孩子的“捣乱”行为,但又没有读懂孩子异常行为背后的真实含义和信息。

    如果知道了这些,当发现孩子表现异常时,家长应该蹲下来,拉住孩子的手问:“宝贝,请你告诉我: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时,孩子即使说不太清,他也能感到:自己已被家长理解和关注。

    有了这一步,下一步就比较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