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来过(10)
2016-09-28 22:10:01

(科幻小说,续上期)奥林爸进入修复机,成了市监察局办公室副主任。下乡驻村,任工作队副队长。

干部下乡的“标配”,是被子、褥子、床单,枕头、枕巾、脸盆,牙膏、牙刷、水杯和书籍等。准备好了,放在家里。单位来车,装上就走。到市里集中开过大会,散了会连人带铺盖,开车直接到乡,然后分到村。

林爸这一队,总共3个人。队长是市纪委“廉自办”(廉洁自律办公室)正科级副主任李社香,她不到40岁。小眼,短发,不胖。中等个儿,脸倒不黑。说话办事,比较麻利。队员是纪委宣教(宣传教育)室小王,年龄最小,才23岁。

他们这一队要下的这个乡,党委书记姓彭,与李队认识。所以一见面,彭书记就说:“你们住乡里吧,这个我当家。”

李队说:“谢谢老弟,但这绝对不行。哪个村最困难,就让我们去。

老彭说:“总共3个月,那么认真干啥?走的时候,签定包在我身上。”

李队说:“我下过6年乡,当过记工员、会计和村支书。说吧——哪个村最困难?让我们去。”

老彭吃了一惊:“哟?老姐儿厉害啊!我只知道:你是大学毕业分到机关。那要不……你们去未庄?”

未庄,离乡政府所在地最远。全村348户,1380口人,1700亩地。没有一家企业,村民务农为生,年人均收入900元。离当地年人均3000元的小康村标准,还差2100元。

未庄不仅穷,而且比较乱。全乡两个三类支部,未庄算一个。全村25个党员,24个当过村里的主要干部。一年时间,未庄能换4任支书,3任村委会主任。

这天来接工作队的,是该村现任支书张宪富。他刚从部队复员,高中文化,26岁。张宪富对李社香3人说:“我也想搞好,不过俺庄太复杂。5个村民组,7年没路走,一天能发生6起纠纷。去年9月,我才上来。你们真要去俺庄,那实在太好了!不过俺庄有人说,咱这儿的事儿,市里解决不了,必须省里来人。李队笑笑说:“真有那么严重?先到村里看下。

于是,彭书记送到乡政府门口,汽车就拉着他们往庄里开。

到了村边,工作队才知道严重性:汽车进不了庄。李队让汽车回单位,3个人扛着行装,村支书帮李队拿了些东西,领着他们从小夹道儿进去,侧身走了半天,七拐八拐,在早春的寒风小雪中,来到村委会。

李队问支书:“咱庄一共几条路啊?”

支书说:“大小道路23条。”

“目前堵了几条?”李队又问。

支书说:“19条。

李队又问:“怎么堵成这样?

支书说:“都胡乱盖房、拉院墙,修厕所、垒猪圈、堆柴禾,管也管不住。”

李队说:“这不行。路都走不成,一个庄还能干啥?得解决。

村委会5间北屋,西头的一间,原来放些过年唱戏用的东西。现在腾出来,成了工作队的伙房。村里配的炊事员,是50多岁的党员姓崔。中间3间,可以当会议室。东头一间,是会计室。东屋3间,靠北一间,供李队住宿。另外两间,是副队长和队员小王住。李队笑着说:“两位兄弟,晚上给姐当好保镖啊!”副队长和小王也笑着回应:“姐这个你放心,谁敢找咱的事儿,那他真是不想混了!”

中午饭,是馍、汤面条。吃了饭,李队3个人,和赶来的村干部开始座谈。一边聊,一边往本子上记。聊到天黑要吃饭时,村委会刘主任说:“我去拿瓶酒,弄俩菜。庄上穷,我去俺家拿。”

李队说:“不行啊!中午就没喝。不解决问题,还喝酒,老百姓不骂死才怪!”

话刚落音,天上打了一个雷。张宪富夸张地说:“李队长你看:你们来,都惊动老天爷了。”

李队说:“二月二早过了。雨雪天打个雷,也不是啥稀奇事儿。”

村干部走后,3个人开始吃晚饭。晚饭是玉米粥、馍和咸菜。吃了晚饭,工作队3人开会。李队说:“我以前下过乡,但也没见过这么烂的庄!你俩说:怎么办?”

副队长说:“怎么办?听姐的呗!你说怎么办,咱就怎么办。”

小王说:“我生在城市,没工作前一直在上学。这回来下乡,就是来受锻炼的。这样吧——大姐大哥动嘴儿,我负责跑腿儿,保证不叫苦。!”

李队说:“明天一早,我去村外公路边,截长途公共汽车回单位。先向领导汇报,争取他们支持。我一回来,咱就行动。”

第二天下午,李队回来了。她说:“领导非常重视,也非常支持。下一步,咱们不贴标语,不在喇叭里吆喝,先入户搞调查。”

第三天,小雪不下了,但是天还很冷。李队3人一行,由村干部带路,踩着脚下的泥泞,开始一户一户地跑。第一户,锁着门没有人。第二户,男人不在家,女的是个哑巴。到了第三户,才算是和农民,正式搭上了话儿。(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