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笔记(12)
2016-10-26 08:38:56

               孩子行为不当探源

 

孩子有时行为不当,多是由于丧失信心。一旦信心丧失,他们可能会寻找下列归宿:

一、寻求过度关注;家长关注我,我才有归属感。

二、寻求权力:我说了算或者你不能再向我发号措令,我才有归属感。

三、报复:我得不到,你也别想高兴。

四、自暴自弃——这事儿我不想了好吧?你随便行不?

人的首要行为目的,多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之所以做出上述单项或多项选择,是因为他们认为:

寻求过度关注或权力,有助于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报复,能使他们在获得不到归属感、价值感的经历中得到补偿。

放弃,唯一的选择——算了,我自己真的不行。

由于孩子年龄小,一般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作法。所以,有的家长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孩子就说:“我不知道。”或者说些其他借口。

孩子想获得关注,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他在许多情况下,还不会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比如他想:“只有妈妈关心我,我才会听话。”

如果家长不了解这些,孩子和自己过招儿时,家长就特别生气,不理解熊孩子为什么这么淘。

招数一:

妈妈正在做午饭,但是小刚非要她帮着拼装军舰。这时妈妈说:“宝贝,快去看下你种的辣椒吧,是不是应该浇水了?如果太干,就浇一下吧。妈妈正在忙,吃了咱们休息一下,你还要去上学,我还要去单位。”

招数二:

妈妈正在接电话,4岁的小红一直喊:“妈,妈——”这时,妈妈让对方稍等,然后把闹钟递给小红:“看好了,宝贝——秒针转上3圈儿,妈妈就能和你玩儿了。”结果,妈妈不到3分钟就挂了电话。这时小红说:“妈妈,你还有时间呢,可以再打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