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
2020-11-23 09:57:20

         建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唯一的爱好是摄影。

他老爸早年玩过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台相机,五块钱一部的“幸福牌”。后来,建华去北京当兵,老爸塞给他一架双镜头“海鸥”。也是国产货,上海出的。

建华拿着“海鸥”,在部队给战友照相。到了节假日,他还从长辛店坐公交车,去沙滩看影展画展。

复员回来后,建华进了林业部门。开车拉树苗,上山护林……都干过。后来,他看到山里风光不错,去时就带上相机。瞅空儿拍几张。

刚学拍照时,建华挨过怼。顶头上司骂他:不务正业!后来,上司的上司知道了,专门叫他拍了几张。从此建华拍照,没再挨过批评。

就为摄影这事儿,建华拜过好几位老师。听说苏北荷花开得好,他把调休攒到一块儿,自己跑过去拍。在那里,他结识了个邮包厂老板,也是摄影发烧友。俩人一起拍不说,在老板家里住了好几天才回来。

回到家,建华迷上了拍荷花。但是,家里哪有那么大水面?这不要紧,难不住他。他在自家二楼房顶,垒了个九平方的水池,随后种上荷花。白天拍,晚上拍。晴天拍,雨天拍……终于,他的作品《荷香》,在全省影展上得了奖。

摄影苦。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出力流汗、忍饥挨冻。过山涧、走绝壁、上天梯……

    有一回,他在山里突遇云海,连忙找角度、定机位、调感光……突然脚下一空,连人带机坠下悬崖。幸亏相机三角架绊在树枝上,他扒扯着爬上来才捡回一命。为拍一个精彩瞬间,他曾经被山蜂蜇过,被蝎子蜇过。身上红肿不退,几夜都睡不好。

         为了长本事,建华“烧”了不少钱:买器材,买书,订杂志……先是参加摄影函授学习,后来又上成人高招,终于拿到了本科文凭。

建华越来越有出息,作品《湖韵若梦》在全省艺术摄影大赛中获数码创意奖,《峡谷时空》在全国摄影大赛中获银奖,《水墨锦绣》在一次国际摄影大展中获了金质奖,《烟雨山色》在全省摄影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几年下来,大奖小奖,拿了近百项。

建华出名了,还特爱做好事。多年来,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为单位同事、山村乡亲、学校师生、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免费拍照万余张。他热心为“摄影发烧友”服务,免费开班给大家讲课,粗略算下来,听众达上万人次。

建华啥都好,就是不找对象。就为这,家里家外,亲戚朋友,同学战友,都为他操尽了心。许多人都劝他:“过去了,过去了,日子还得往前奔啊。”

但是没用。市总工会宣教部的陈颖,人长得不错,小他好几岁。对他早有意思,但他死活不松口儿。

38岁那年,建华跻身“全省摄影十杰”。很快,又成了全国影协会员。单位重视文化建设,为他设立了工作室。

这一天,建华穿戴整齐。背着摄影包,独自来到公墓,在一座墓碑前停下。他从包里拿出《荷香》获奖证书,又拿出影协会员证,摆放在墓碑前面。然后自己坐下来,叹了口气,喃喃道:

“新荷,我又来看你了。今天,要是你还在,那该多好……

新荷是建华的初恋。再过三天,俩人就要结婚时,新荷出了事儿。新荷是名老师,教小学一年级语文,还兼着班主任。这天下午,学校放学。把学生送过马路后,新荷正要进校门,突然看见有个学生,从马路对面跑过来。她大叫一声:“危险——!”就迎了上去。这时,一辆满载沙石的“后八轮”,风一般驰过……

学生得救了。人们不解地问:“已经过马路了,你为啥又跑回来?”

学生哭着说:“我捡了50块钱,要交给老师……

建华坐了一会儿,收起物品准备返程。但是走了两步,他又停下来。惊愕地问:“你……你怎么来这儿?”

建华对面,陈颖一身素雅,手捧鲜花。

她走到墓碑前,将鲜花轻轻放下。然后柔声说:“来,咱俩给新荷鞠个躬。”

神三鬼四,天地肃穆。

鞠躬以后,陈颖缓缓地说:“建华,你对新荷这分情,她肯定心领了。就是冲着你这种执着,多年来我一直没放弃。答应我:我的小名儿,也叫新荷。”

    建华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