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获的那个小奖,让本姥爷窃喜片刻。通过相关渠道,我很快知道了这次征文活动的相关情况。
本周一的升旗仪式
参加本次征文活动的学校,计有小学22所,初中一所,职校一所。收到征文千余篇,评出获奖征文251篇,获奖面为百分之二十五及以上。但是一等奖不多,仅有42篇。平均25篇以上,才有一个一等奖。获奖面为四点二及以下。奥林学校,这次共获三等奖9个,二等奖3个,一等奖2个。所以,这次奥林所获的一等奖,我们全家比较高兴。
颁奖仪式,获奖作者留影。二等奖三等奖,由升旗仪式值日老师颁发。奥林和王姓女生所获的一等奖,由教导处主任颁发。
育网的网友中,可能有不少人,比较想知道:孩子参加征文比赛,怎样才能获奖?特别是:怎样才能获一等奖?关于这方面,我想多写两句。
1987年,我女儿上小学二年级。班主任让订期刊,她订了一份上海出的《好儿童》。有一天,我们在看新来的刊物时,发现上面有则启事,说要举行“异想天开”看图写话大奖赛,面向全国征文。按照要求,我女儿写了一个,然后寄往编辑部。女儿所写的内容如下:大街上的汽车,有时会轧到人。我长大了,要发明一种汽车,前面长着两只手。谁家的小朋友,跌倒在路上,汽车就会伸出手,把他抱起来。这样,汽车就再也不会轧到人了。
参赛作品寄走后,每期杂志来了,我俩都要查找,看看上面有无评比的消息。有一天,我骑车去学校接她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一面骑,她一边在车上翻看新来的杂志。突然女儿说:“爸爸你看:我获奖了!”我一看,上面真的印有女儿的名字,整个河南,也就两个孩子获奖。当时,我俩在大街上大叫起来:“我们获奖了!我们获奖了!”惹得路人竟相观看。又过不久,奖品寄来,是一个大红的双肩书包,尼龙面料,拉风得很。里面除装有获奖证书外,还有铅笔和橡皮等等。至今,证书还在。只是,长大她没有发明那种汽车。而是开车到处跑呵呵。
1998年,某央媒举行隆重纪念改开20周年征文活动。我写了一篇《由吃肉所想到的》,写我小时候,和我姥爷摸黑起早走5公里,排队3小时买肉过年。写弟弟小时候说,长大有了钱,先到火车站买点儿肉吃,写现在买肉挑瘦的,人开始讲营养均衡……结果很快发表。又写了一个《‘赢家’的感慨》,写1980年左右,去汽车站买票。第二天出行,要提前一天买票。排了第一名还有人想加塞,为此与人发生口角,最后自己赢了。写现在出行非常方便,想想当年很没意思。也很快发表。过了不久评比揭晓,两篇均为二等奖。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新华网举行征文活动。我写了一篇《从‘电脑盲’到网+络之家》。写1985年第一次看见了电脑。写计算机室门口挂牌: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写自己第一次打印电脑文稿,因未开打印机,被提示音吓得头上出汗,打电话搬救兵……不仅评上个小奖,人民日报海外版还选发在一版。
奥林写的这一篇,从选题上看,系人人眼中皆有,但有些人胸中所无。从我们两口带着女儿进城至今,奥林的征文跨度达37年。他写将来住别墅养小狗,估计是10多年甚至20多年后的事儿了。从住房看发展,感受发展。选题较好,有内容可写。句里行间,全是他真诚的语气。具体,细致,流畅……可能是被评为一等奖的原因。后生可畏。在一等奖的名单上,我还看到了某小学三(5)班学生的名字。可惜的是:至今尚未看到他的征文。我想:一定写得非常好。
参加征文活动,选材较重要,字数不能超。多写身边事,切入口宜小。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这样一来,有时就可能成功。希望育网各位网友的宝贝,都能踊跃参加征文活动,都能通过努力,取得丰厚的收获。
今天下午,拿到纪念证书和奖章。其实退休时,我的新闻工龄就已31年零10个月。去年至今,又返岗工作一年零七个半月。明天,仍然需要去上班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