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长这样儿(2)
2021-06-20 10:44:51

二、真抓实干扶贫忙

2020年8月13日,我和报社5名退休干部,再次来到野厂。村里村外看了,感到非常振奋。

野厂780户,3300多口人,共分为4个村民小组。居住地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500米,有大小街道13条。2018年1月17日,报社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2月2日,党委书记、社长就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帮扶工作。2018年3月,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又为野厂村争取扶贫资金58万元。结果很快,该村主干道得到了硬化。总长1695米,路面4米宽,总计6780平方米。其中有8条路有了名字,分别叫富强路,民主路,文明路,和谐路,平安路,建设路,健康路和文化路。经报社和驻村工作队协调,爱心企业出资35000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70盏。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派美丽景象。

2018年9月,高达29米的抗日阻击战纪念碑,在野厂东南方向落成。紧靠文化广场,占地40平方米。总投资29万元,其中一期投资18万元。在抗战精神激励下,2018年11月,驻村工作队协调爱心企业,出资35000元,为村文化广场的演出舞台封了顶。当年12月,日报社出资15000元,市农发行出资10000元,在野厂植树200棵。同时,每家贫困户,由爱心企业出资,均有两项产业带贫分红。对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村里提供10个保洁员公益性岗位。贫困户上岗工作,每月工资500元。

2019年1月9日,经驻村工作队协调,市商会、协会带着价值10000元的大米、食用油、面粉等生活用品,捐给了野厂爱心超市。1月27日,经驻村工作队协调,新乡公益家族带着10000多元的米、面、油、水果等生活用品,看望贫困户,并向爱心超市捐献物品。4月28日,经驻村工作队协调,新乡公益家族又带着价值6000元的书包、文具、衣服等学习用品,捐给了野厂贫困户家中的学生。2020年10月10日,野厂村村委会大院里异常热闹,由爱心企业和本报驻该村工作队联手举行的“书香衣暖与爱同行” 冬衣捐助活动在这里举行,30套包括书包、学习用具、课外书籍和衣物等物品在内的近万元物品,被一一送到了该村贫困家庭孩子的手中。

2019年5月,为了促进乡村振兴,提高村民道德风尚,日报社、市农发行、马庄乡各出资20000元,野厂建起了道德文化墙。每块2米高、3米长,面积6平方米。108块文化墙,合计有650平方米。2020年1月,市农发行为野厂申请扶贫资金49000元,用于修建野厂的村内道路。3月12日,日报社出资30000元,在野厂植树300棵。

近年来,日报社组织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生殖医院40名医护人员,来村为群众义诊3次。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逢年过节,日报社、市农发行先后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带着大米、面粉、食用油、锅、月饼等生活用品,前往慰问走访贫困户,总价值约11.7万元。

2014年至2017年,在脱贫攻坚中,报社和工作队等有关方面,为野厂村做了大量好事实事。2017年,为修路一次就协调解决价值10万元的水泥。2018年以来,又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争取资金,踊跃捐款捐物,扶困济危,奉献爱心,折款177万多元。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至今的5年多来,驻村工作队和各有关方面,共为脱贫攻坚做各类好事20多件,折款200多万元。

三、攻坚永远在路上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扶危帮困,必须动真格。野厂村民陈全涛,因触电失去双臂。目前对他家的帮扶措施有:享受新农合医疗补贴,享受爱心企业带贫分红,领取高油酸花生种子补贴和化肥,享受优质强筋小麦补贴。陈全涛夫妻二人,享受特困供养金。大女儿享受低保补贴和普通高中助学金。小女儿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雨露计划职教补贴,享受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补贴。陈家还每季度享受电价补贴,并享受残疾人无障碍改造政策。

    贫困户李修刚:享受新农合医疗补贴,享受爱心企业带贫分红,领取高油酸花生种子补贴和化肥,享受优质强筋小麦补贴,享受政府贴息小额贷款30000元养羊,同时享受自主创业奖补8000元。家里4名学生,均享受教育扶贫政策。

    贫困户李建伟:享受新农合医疗补贴,办有慢性病卡,享受延津县门诊报销85%政策,享受低保金,享受爱心企业带贫分红,享受“直接帮扶+股份帮扶”五方协议带贫分红,领取高油酸花生种子补贴和化肥,享受优质强筋小麦补贴,每季度享受电价补贴,家里的两名学生,享受教育扶贫政策。

社会各方热心帮扶,野厂自身也在努力。2018年5月18日,我第一次去野厂,认识了村党支部书记。他1962年出生,1979年入伍。1982年退伍回村,2001年任支书至今。20年来,他和大家共同努力,野厂村党支部多次评为先进党支部。村“两委”班子过硬了,就有了一支永不离村的“工作队”。

村委会主任没用国家一分钱扶贫资金,自己投资30多万元,在村里建起5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使贫困户和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

为激励贫困户通过劳动增加收入,2018年10月,日报社出资20000元,为野厂设立爱心超市。村民参与公益劳动,可以换取相应积分。凭劳动积分,可来超市换取等值商品。至今,已发放公益劳动积分30000多分,通过劳动,贫困户的思想境界和野厂的村容村貌,变得焕然一新。

野厂的创收能人,也积极投身扶贫。2020年春节前,村民陈全利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白酒300瓶,糖果250斤。在野厂,贫困户家中的孩子好学向上。5年多来,在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关注下,该村贫困户中,计有68名孩子在校完成学业。其中,小学生和初中生43人,高中生、中专生和职高生15人。考上大专者5人,目前4人在读,1人已经毕业。本科生2人均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人在读。志智双扶,生成造血机制,远比单向捐助、被动受助更重要。在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支持下,知识改变命运,在野厂初现曙光。

2020年9月28日,在野厂村察看脱贫攻坚工作时,新乡市委书记强调,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实施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日报社、市农发行和驻村工作队真心付出,赢得了各方称赞。一面又一面鲜红的锦旗,饱含着贫困户对党和政府、对帮扶单位和个人、驻村工作队员的感激之情,挂到了办公室墙上。驻村工作队多次获得“脱贫攻坚驻村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先后有4名同志,荣获“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扶贫干部”等荣誉称号。目前,这项工作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日报社对野厂村的无私帮扶,仍然还在进行。他们将继续努力,为建设文明乡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完)

本文采写体会:一、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吃透情况。二、紧扣主题,用事实说话。三、写好细节,用好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