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图书当教养特效药

  谢淑美:兼具童书编辑和妈妈的双重身份,谢淑美将分别从专业和为人母的角度出发,去诠释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希望广大家长能够多花一点时间来陪伴孩子阅读,让孩子及早建立多元化的科学世界观。

  别把图书当教养特效药
  
  当孩子发烧时,我通常不会立刻给他们吃退烧药。对于那种一服就见效的药,我总是抱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总认为特效药只是医好表面症状而已,但是病根不除,只把表象压制住,或许日后还会造成更大的伤害。相反,我倒是赞成平日不时给孩子补充一些营养品,鼓励他们多运动,增强抵抗力,以减少生病的机会。
  
  现在很多家长过分依赖图书,恨不能把图书作为解决一切教养难题的灵丹妙药,这种想法同样是不切实际的。其实,我们更应该把图书看作孩子成长的营养品,只要图书能够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能力习得有所帮助,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逼迫孩子,只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对于孩子读书这件事,我的看法就如同上述对发烧的理解。图书本就不是特效药,无法立即解决孩子或亲子关系所面临到的诸多问题,但它确实有着很好的营养作用,需要很有耐心地长期补充。因此,在短时间内即便我们看不出图书到底有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效果,也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读下去。
  
  我们成人时常强迫孩子去做很多我们认为的“好”事,但是又把这些“好事”搞得看不出一点“好”来,反而让孩子心生厌恶,甚至导致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就拿读书来说,有些家长只是希望孩子能从书中学到几个汉字、认识几种动物,和孩子的兴趣、日常生活场景没有一点联系,只是硬生生地逼迫孩子去读,为了读而读,那么孩子自然感觉很无趣。

  连结生活,从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如果可以让图书和生活产生连结,我想孩子应该会大大提升阅读的意愿。比如说刚刚过去的圣诞节,当孩子睁着大眼睛发问:“妈妈,真的有圣诞老公公吗?”请不要一下给出很扫兴的回答:“嗨,傻孩子,那只是个童话,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圣诞老公公!”建议妈妈们花点心思,带着孩子多读几本有关圣诞老公公的图书。有一年,我和女儿就一起在网络上找到一个传说中的圣诞老公公的故乡呢!
  
  除了生活中的节日之外,图书也可以和很多生活问题建立起联系。就拿妈妈们最在意的孩子安全问题来说,同样可以借助共读图书来得到某些启发。我曾经和女儿一起读了一本童书《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读完之后,我就打算让她在生活中练习一下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在我带女儿去超市买菜时,她跟我说要喝果汁,我就拿钱给她、让她自己去买,然后我就提着菜、像没事人一样站在离果汁柜台几米远的地方,看女儿自己如何买。
  
  在去买果汁之前,女儿问我:“妈妈,我要怎么买?”我说:“你去了就会买了!”她还是有点担心地问我:“妈妈,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果汁?”我还是说:“你去了就知道了!”(读者一定觉得我是无情的妈妈吧)。但是,女儿自己真的买回来一杯果汁!她边走边笑地回来,很是得意。我问她:“你怎么买到的呀?”女儿说:“我就直接告诉阿姨,我要买一杯果汁!她问我要什么果汁,我说要草莓,阿姨说没有草莓,我又说要樱桃,阿姨说也没有樱桃呀,本来阿姨要拿果汁单给我看,我说我不认得很多字呀,我只有6岁!后来,我干脆就对阿姨说,你看冰箱里有什么果汁,说给我听听吧,阿姨说可以呀,所以我就选了葡萄果汁。”

  话题分享,有效提升亲子互动品质
  
  我曾经看过一份比较详细和权威的家庭教育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出的问题很耐人寻味。如今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其实并不少,但是相处的品质和方法都有待提升。如果可以把书带进生活里,跟孩子讨论、一起聊,那么请相信我,不出多长时间,你就会发现亲子之间的互动品质明显提升,孩子也明显变得不一样。
  
  在这份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中,很多父母和孩子聊天的话题都以学校课业和学校生活为主,而在亲子共处的时候,最常做的活动是看电视,却很少有人把共读作为亲子相处的主要活动,这真是很令人遗憾。其实,图书里有各式各样的、古怪稀奇的、有趣的、深刻的话题可以聊,聊生活、聊情绪,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谈心,衍生出各种观念的彼此分享,不但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对孩子的身心、智能发展也都有很大的帮助。
  


   

育儿网广播

《妈妈宝宝》杂志介绍

《妈妈宝宝》杂志创刊于2002年10月,由山东科技出版社主办,与台湾最著名育儿杂志《妈妈宝宝》版权合作。她为准妈妈和家有0~4岁宝宝的年轻妈妈量身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