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情感控制让孩子出现了矛盾的性格

  保证孩子的成长环境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妈妈完全可以减少对他的限制。这样孩子就能在你为他创造的安全的环境中作出选择,并且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父母要放弃控制才能为孩子创造最健康的心理环境。

  已近而立之年的克伟在妈妈的眼中是个非常孝顺的好儿子。但是他却在职业发展上一路碰壁,而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却令许多从小就认识他的人感到不可思议:脾气暴躁。克伟两次丢掉工作都是与领导发生冲突造成的。

  对此,他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从小就因为待人彬彬有礼而广受赞誉的自己,在工作中为什么会如此没有理智。为了搞清楚情绪问题背后的原因,克伟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临床诊断:妈妈的情感控制,让内疚与自责成为他成长中的主导情绪

  深入沟通得知,由于爸爸在外地工作,所以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克伟是与母亲一起度过的。

  克伟常问妈妈,为什么爸爸不在家呢?妈妈总会说:“还不是你淘气,把爸爸气跑了。”为此,克伟常常感到自责,每次犯错的时候,他都会很担心,并喜欢偷偷地看妈妈的表情,只要妈妈脸色不好,他便会收敛自己的行为,因为他担心自己也会把妈妈也气跑了。

  直到长大一些,克伟才知道,是爸爸的工作性质导致他无法经常与家人在一起。而妈妈之所以这样做,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听话。克伟还记得,每次妈妈不高兴,自己就会被冷落掉,而家就会呈现死一般的寂静,这种环境常常会令克伟感到窒息。每次妈妈不高兴,克伟都会有一份深深的内疚,而最担心的也是面对母亲失望的表情。

  情感交流不应成为情感控制

  孩子对父母有一种本能的敏感,而这正可以家长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的良机,孩子通过与家长之间的情感流通,懂得换位思考,实现相互之间的了解,同时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克伟的母亲只是在单方面进行情感输出,并以此控制着孩子的情绪行为。

  其实不论是父亲的不回家还是母亲的情绪不好,克伟都会很焦虑。如果家长能够将事实真相客观地解释给他听,克伟就不会背负过于沉重的负担。然而,克伟的爸爸妈妈在有意无意间,将责任转嫁到了孩子的身上。母亲的这种做法表面上达到了教育孩子听话的目的,却给克伟带来了极大的精神负担,他天真地认为爸爸的不回家以及母亲的情绪都是源自自己,这样一种认知就像是一根无形的绳索,束缚了克伟的自主意志。

  愤怒来自于对控制感的挣脱

  克伟承认自己在工作的时候与同事的关系都非常好,却尤其见不得某些领导的那副嘴脸。回想起来,两次冲突都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但是当时就是无法控制自己。

  埃弗里尔认为,愤怒是一种充满矛盾的情绪,它与自我意识存在一定的关联。我们从情绪发生的角度来看,克伟对抗的并不是领导本人,而是克伟内心中长期存在的一种约束。从小他就被父母的情绪情感所左右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讨好父母。现在他亟需挣脱这种束缚,但是对于母亲他无力反抗,只有转向那些带有家族式权威性的领导。

  亲子关系成为了从属关系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有疲于奔命之感,特别是对那些自主意识非常强烈的孩子,亲子之间总在控制与反控制之间博弈。克伟的母亲成功地用自己的方式控制住了孩子,这种控制给克伟带来一种孩子总是要从属于父母的错觉。对于家长来说,在亲子管理上省了很多心,却也在无意间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动力,压抑了孩子的天性。当克伟重新找回自我的时候,与父母之间的那种从属性地位变得让他非常烦恼,他会试图摆脱这种关系,而摆脱的方式就是对抗、争执。
 
  育儿建议:放弃控制,用无条件的爱为孩子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伊扎德认为,任何情绪都是有动机的。也就是说,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所有情绪都会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动力系统在推波助澜,所以没有人会发无名之火。像在克伟“毫无缘由的暴脾气”背后,必定是有一些未曾被发现的深层原因,而这个原因正是克伟从小就已经习惯了的被母亲牢牢控制住的那部分担心与内疚。所以,父母要放弃控制才能为孩子创造最健康的心理环境。

  平等、尊重地对待孩子,为其建立充足安全感

  如果当孩子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时,妈妈通常都尊重他的想法,对他表现得很友善,他就会觉得有安全感。

  孩子会从经验中吸取教训:犯了错会平安无事还是会遭到责骂?哭会不会得到妈妈对他的尊重和重视?如果向妈妈倾诉会不会得到妈妈的理解?孩子很会察言观色,他不想因为自己过于诚实而说错话或做错事,导致父母批评他、轻视他。当他内心安全感不足时,他们会选择顺从和讨好,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父母是孩子的避难所和保护伞,幼小的宝宝只能信任并且依靠父母。为了他的幸福,妈妈要让孩子感觉到家应该是让孩子感到最安全的地方,在父母的倾听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怀下,他可以做他自己。

  避免控制,多给孩子自主的选择的机会

  尽管妈妈不能消除孩子的无助感,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他能够独立自主和拥有权力的机会。在保证他成长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妈妈完全可以减少对他的限制和引导,这样他就能在你为他创造的安全的环境中作出选择,并且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饮食、作息时间和爱好。如果当孩子打算做一件不安全或者欠考虑的事时,父母可以向他提供一些信息,以便他做出安全周到的选择。这样一来父母避免了干涉、限制、操控孩子的举动,孩子也不会感到受侵犯、受压迫。如果家长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给出建议,让孩子自主选择,那么当孩子无法得偿所愿时,他都可以平静地接受现实。比如,当他不能在马路中间骑脚踏车、不能在房间抛掷东西,如果这些是建立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而不是来自家长的控制,那么,孩子渴望作出正确选择的天性指引他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育儿网广播

《心理育儿》杂志介绍

针对0-6岁儿童成长中的各类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专业见解与指导;从中医学的角度关注宝宝的身体健康,依据中医理论对孩子进行日常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