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较”忽视了孩子的独特性,把孩子塑造成别人的复制品,不但违背了成长的规律,而且也使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公式化,限制孩子个性和潜质的发展。

  生活中父母总是不失时机的将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较,希望能激励孩子,向榜样学习,却不知,“比较”非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斗志和自信,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一:比较造就喜欢“攀比”的孩子

  场景1:贝贝妈妈和球球妈妈在路上相遇。

  贝贝妈妈:“昨天书法比赛我们家贝贝得了一等奖,老师直夸她小小年纪写字就有模有样的,将来肯定有出息!”
  球球妈妈也不示弱:“我们家球球这次在学校的钢琴比赛中获了一等奖呢。老师说我家球球特有音乐天赋,我们还特地给他买了一架钢琴呢!”
  幼儿园里,球球和贝贝说:“我家有一架钢琴,是爸爸妈妈专门给我买的,很贵的!你家有吗?”
  晚上回到家,贝贝说:“妈妈,我也要一架钢琴,要比球球家的贵!”

  分析:在幼儿园里,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的现象。家长往往对孩子之间的攀比感到既无奈又不解,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么一丁点儿的孩子竟然也学会比吃、比穿、比谁家房子装修的好。其实,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妈妈们在攀比,在谈论,孩子当然很快就学会了。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负面影响二:比较削弱孩子的自信

  场景2:立立从幼儿园回来后,一放下书包就打开电视看动画片。 

  正在准备晚餐的妈妈忍不住数落起来:“你就知道看电视!你看妹妹多听话,一回来就练习弹琴。你跟妹妹比比,还像个哥哥的样子吗?”“是啊,是啊,什么都是妹妹好,那当初你干吗要生我?”立立生气地喊起来。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妈妈的孩子,妹妹老是受到表扬,而自己总是挨骂呢?难道自己就真的一无是处,真的这么多余吗?妈妈的话真的很伤他的心。

  分析:直截了当地拿孩子互相比较,往往会使在比较中“落败”一方的孩子受到诸如被家长责难、被同伴嘲弄等不公平待遇,必然会使孩子产生“处处不如人”的想法。而这种比较经常是不够合理的,比如拿己短处比人长处。于是,在家长们一次又一次的比较过程中,孩子的自信已经不知不觉地被逐步削弱,长此下去甚至会自暴自弃。

  负面影响三:比较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压力

  场景3:菲儿和佳佳在一个楼上住,菲儿妈妈总是拿她和佳佳比较。
  “刚才佳佳妈妈说佳佳今天在幼儿园得的小红花又是最多的!你怎么就没有得过那么多呢?!”
  “你看看佳佳都会背好多首古诗了,你怎么就不行呢?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
  “你看人家佳佳现在又都开始学弹琴了,听说还要参加比赛呢,你怎么就没有个爱好呢?给你报个绘画班,也没见你画过一副像样的画!” ……
  “我做什么,都不如佳佳做的好……我怎么样才能超过她呢?我该怎么办呢?”

  分析:爱比较的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当孩子不如人意时,他们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失望情绪,有的还会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甚至取消孩子优越的物质待遇,这些都会给孩子小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孩子的适应能力又往往比我们想像的要强得多,他们为了取悦父母,往往会去揣摩家长的想法,小小年纪便产生较强的得失心。为了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他们也总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更好,一旦别的孩子超过自己时,就会因此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想想看,比较给小小的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啊!

  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放弃比较

  印度的一位思想大师说过:“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用去看,不要比较。”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个性,所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去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比较实质上是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是以别的孩子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忽视了孩子之间存在的诸如兴趣爱好、身体发育状况、后天成长环境等个体差异,一味以家长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这不但违背了成长的规律,而且也会使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公式化,最终必然会限制孩子个性和潜质的发展。

  少年时的朱德庸一直是班里的差等生,虽然很努力,但成绩一直上不去,他为此很自卑,常把自己关在小屋内不与外界发生联系。但是他父亲从来没有训斥过他,还给他买了一只宠物猫。有一天,他父亲带他去动物园,看老虎的时候,父亲对他说了一段话,从此,他心情大好,把漫画当成一生的追求。在多年后的一次演讲中,他提到父亲在动物园跟他说的那段话:“人和动物一样,都有各自不同的天赋。老虎强壮,善于奔跑,猫则温顺、灵敏。猫虽然不能像老虎那样威风与霸气,但也具备老虎不具备的天赋与本能,它能上树,能抓老鼠,人们都希望成为老虎,而这其中有很多是猫,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批烂猫。儿子,你天生对文字迟钝,但对图形却非常敏感,为什么放着优秀的猫不当,而偏要当很烂的老虎呢?我不希望你成为一只烂老虎,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只好猫!”

  放弃比较,发掘孩子的天赋,尊重孩子的独特性,让孩子成为那只优秀的猫吧!

育儿网广播

《心理育儿》杂志介绍

针对0-6岁儿童成长中的各类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专业见解与指导;从中医学的角度关注宝宝的身体健康,依据中医理论对孩子进行日常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