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我们的妈妈

  我们的妈妈,用她所有的一切,给了我们生命。可是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我们并不是每一刻都那么理解她、尊敬她、爱她——直到我们自己也做了母亲,才会重新审视和母亲的关系,才会尝试了解、对话直至和解。因为,我们从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又从自己身上,隐约窥到了曾经的母亲。

                                         

  当我们可以去爱一个“不可爱”的母亲时,其实也是在接纳和慈悲地对待我们自己——母亲的失误未必就导致自己的失败,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自己。这样,多年来的焦虑、不安、怨恨和委屈才会渐渐消除,做女儿的才可能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母亲,才可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才可能割裂不健康的教养方式,从自己这里开启和谐的母女(子)关系,并代际相传。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执行 | 陶莉 、李华    美编 | 徐萍萍

  PART 1.母亲,决定现在和未来的重要角色

  母亲这个角色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客体,几乎影响着我们所 能见到的所有关系:婚姻、事业、家庭、亲子……而当女儿们自 己成为母亲时,“母亲”这一身份所带来的代际力量则会更加强烈地显现出来。

  母亲,是一个家的灵魂,女人除了能够孕育后代之外,也孕育了 一个家庭的文化与氛围:家庭文化是坦诚、轻松、愉快,还是紧绷、压抑、痛苦,这些 情感元素的存在与母亲的状态密不可分。

  对丈夫而言,妻子的存在能让他在家中 卸下铠甲,休整身心,享受生活;对孩子而言, 妈妈的存在是他们最初认识人生与世界的一 扇窗口,与妈妈的关系也奠定了生命的色彩;对整个家庭而言,母亲的情绪状态如同家庭氛围的晴雨表,是万里晴空还是电闪雷鸣,这一家庭生态环境会影响其中的每一个人。

  尽管女性对家庭而言如此重要,但这并不是要求女性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梦想 去扮演一个想象中的“ 完美妈妈 ”——而且 这种尝试通常是徒劳的,被压抑的情绪与需 求总会在某些时刻爆发出来:真实是亲密关系的基石,当一些情感被刻意隐藏起来的时候,一段关系就已经远离了亲密。“成为你自己”不仅是一句普世的心灵鸡汤,这也是对一位母亲所能给予的最高支持。

  母亲的 DNA 无法抹去,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对于女儿来说,母亲甚至会决定她最终会成为怎样的母亲。有句西方谚语:“ 认识一个 女孩,不妨先认识她的母亲”,母亲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会伴随着女儿的成长,刻在女儿的骨子里,无论接受还是逃避,母亲的 DNA 都无法抹去。 

  如果一个女性希望超越母亲或取得成功,她首先需要拥有一个允许她成功的母亲。女儿的成功意味着母亲需要承受相当程度的 挫败与分离,这对于母亲自身的人格水平有 着非常高的要求。许多母亲看似爱孩子,但无意识中她对被后代尤其是被女儿超越怀有巨大的恐惧。所以当母亲自身害怕被抛弃或 者有未被处理好的竞争情结时,女儿就有可 能会无意识中满足母亲真正的期待,自我惩 罚为一个无法真正成功的人。

  更多的女性则是一生都在无意识地表达 对母亲的忠诚:这种表达可能是通过模仿的 形式,也有可能是通过逆反的形式。

  在和一些妈妈交流生育故事时,我经常 会询问她们是否了解过妈妈在生育自己时曾 发生过什么故事,她们经常会极其惊讶地意 识到自己与母亲经历了一段相似的历史:意 外怀孕、早产、产后大出血等状况有时候以 一种诡异的方式在两代人之间重复着,精神 动力理论将这种“无常的诡异”归为“无意 识重复”。

  还有些女儿与妈妈的关系常年紧张,在 她成为妈妈后,可能会成为一个完全不同于自己母亲的妈妈,例如:她可能会提醒自己 永远不要对孩子发脾气。但当她自己第一次对孩子发脾气时,那一刻其实是她与自己母 亲和解的开始:她也许能够理解母亲究竟经 历了什么,并且体验到一个母亲的局限与无 能为力背后的爱。

  教养模式正在遗传

  在精神层面上,一个人在人生中所经历 的所有关系都可能是原生家庭关系的重复,即使有幸超越也是以同一个关系作为蓝本来 进行成长。所以,成为足够好的母亲从来都 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往往与一个女 性的个人成长史,尤其是对于自身母亲的认 同感有关。

  在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 到各式各样的母亲:有犹豫不决何时该给婴儿喂奶的母亲,她也许在成长过程中很少被 妈妈回应过当下的需求,以至于很难理解与 把握他人的需求;有对婴儿吮吸困难感到无 力的母亲,她可能在成长过程中感觉自己需 要不断满足母亲或其他家庭成员的情感需求,所以会对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困难感到极度焦虑与恐惧;有拒绝给婴儿喂奶隔离情感的母 亲,她也许曾被情感忽略,会害怕被孩子彻底 “吞噬”掉自己的人生; 有对婴儿吸破乳 头感到无比愤怒的母亲,她可能在成长过程 中承受了许多来自养育者的愤怒……

  这些情感背后往往无意识带有许多来自 于原生家庭的烙印,年轻的妈妈在苦恼的同 时若无法觉察这些情绪从何而来,往往会无 意识地把这些对于关系的体验继续传递下去, 关系模式的代际传递就此开始。所以,对每 个母亲——不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妈 妈,认识自己、觉察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 这在任何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是重要的。因 为正是母亲“ 自己 ”的力量决定了家族命运与后代境界。

  PART  2.不完美的母亲, 不完美的关系

  每个人都渴望这样的关系:妈妈是女儿温暖的摇篮,女儿是 妈妈贴心的棉袄,而且这样的幸福在一代代母女关系中延续下去。 但生活处处有缺憾,相爱相杀,似乎更能体现真实的母女关系。 她们如同刺猬一般,靠近了伤害,离远了牵挂。

  我渴望的母女关系,理想的母女关系,既亲密而又边界清晰——情感上彼此支持、行动上互不干涉;既成熟而 又充满活力——情绪上平和稳定、生活中富有创意;既慈孝而又相互尊重——母慈子孝的同时, 尊重和欣赏彼此人格及思想的独立性……这样的母女关系,才是流动、滋养和生生不息的,才 能令“ 女儿 ”从容自信地成为“ 母亲”,带着爱和智慧的光芒享受养育的幸福,带给孩子内 在真实持久的安全感。而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正是幸福家庭的根本奠基石。

  不完美的母女关系,而在现实中,母女关系不好也十分常见:很优秀的女儿始终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在母亲大 人那里变得唯唯诺诺;明明女儿已经长大成家,可母亲却仍要事事插手:我就是老佛爷,我说 的你们不听也得听……那么这些问题会影响我们多少呢?

  她不给我一点儿自由,母亲画像:强势、控制,要求家人“一切行动听指挥”,事无巨细都要加以干涉。

  32 岁的晓可因为产后情绪低落由家人陪着前来咨询,她陷在沙发里低垂着头,两手夹在 膝盖当中,俨然一副做错事的孩子的模样。直到母亲离开,她才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一般 地说:“从小到大,我妈就是家中女王,我和我爸从来只能听她发号施令,她叫我们向东、我 们绝不敢向西,哪怕东边是刀山火海!我们吃什么穿什么想什么……全都得听她的,只要有 一点不合她意,她就会立刻暴跳如雷。为了让她高兴,我一直小心翼翼地做着所有人眼中的‘乖 乖女’,但其实,心里面压抑得几乎窒息,天天都在幻想如何反抗和摆脱她……”

  幻想终归是幻想,晓可从来没有尝试反抗过。因为她觉得妈妈太“对”了,自己什么都是 “错”的,从来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知道怎么做自己。孩子的到来,让她看到了自己 生命的能量,但当母亲再次强势地插手她带孩子时,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下。

  怎么做自己——这是所有在支配控制型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共同的困惑。如果妈妈永 远都是对的,孩子就永远学不会做自己。她们不再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能力,谨小慎微,任人“摆 布”,遇事慌张、缺乏自信、处处掩藏真实的自我。她们的内心独白是:“我得把自己藏起来, 不然别人会对我不满意。”

  她很少把我抱在怀里 母亲画像:不苟言笑,很少与孩子情感互动和肢体接触,对孩子的内心需求与感受一无所知、漠不关心。

  Fiona 在 40 岁那年终于有了宝宝, 但是她却不像其他高龄妈妈那样对自己的孩子爱不释手,很少抱,也很少亲。在这段婚姻之前,她交往过三个男友,最后都无疾而终,原因都是她不知道怎么与他们相处。

  在追问她从小到大有没有什么人让她觉得亲密时,她愣了一下,眼泪“唰”地 流了下来:“没有……我 3 岁时弟弟出生, 从此妈妈好像再也没有抱过我……有时受了委屈想在妈妈身边靠靠,她会很不耐烦地把我推开……我想跟她说说心里话,她 就说我没事找事……我就是这样被拒绝着 长大的,没人教会我怎么亲密……”

  被拒绝着长大的孩子,学到的唯一关 系模式就是:冷漠——回避。他们觉得自 己可有可无,一方面渴望遇到在乎自己的 人,一方面又怀疑世界上根本没有这个 人;一方面渴望亲密,一方面又会认为自 己“根本不需要”。外在的冷漠与内在的 矛盾,会令每一个走近他们的人无所适从, 继而逃之夭夭。

  她永远把我当小宝宝母亲画像:唯“孩”是瞻——将孩子视为一切的中心,贪恋婴儿期的 绝对亲子依恋感,所以无论子女多大,始终把他们当作小宝宝来“喂养”。

  29 岁的李娇,是父母“老来得子”的掌上明珠,从小到大,全家 人一直百依百顺地围着她“转”。为了“确保”女儿永远受宠,母亲 一边坚持“富养女儿”,一边在她耳边反复强化:“你就是公主、所 有人都得听你的!想‘作’就‘作’,没什么大不了!”

  如今,李娇已经是 3 岁孩子的妈妈,先生对于她的“作”终于忍 无可忍。“她简直无理取闹!”先生控诉:“每天都是我做好早饭叫 她起床,可她不是嫌我叫她的嗓门太大,就是嫌我饭做得不好!晚上 回到家,不管我累不累,就开始过堂式的‘审讯 ’;我这做爸爸的对 女儿好很正常吧?她却说我完全忘了她的存在……”先生原本以为“作” 是小情趣、小可爱,可是“作”过了恋爱、新婚、怀孕、月子,孩子 都快上幼儿园了,还是“作”得家无宁日、没完没了。

  每个“作”的孩子背后都有“全能”的父母,但他们并非真的全能, 而是在被子女当作“全能”的状态下陶醉于虚幻的自我价值实现感中。 这样的价值实现,是以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为代价的。过度的照顾会 令孩子形成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长大后人际距离失调、对爱过度依赖、患得患失、出现社会适应问题。与一个心理发育停滞在婴幼儿期 的妻子相处,先生们除非愿意一辈子将自己武装成“全能的父母”, 不然婚姻早晚会崩溃。

  PART  3.改变还是接纳?

  有一天,当我们自己也成了母亲,会发现即便十分努力地克制 自己,也还是能从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中看到母亲与自己的影子。不 管是融合、斗争还是回避,坦然面对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才能找到 破解一切关系的密码。

  改变抑或接纳, 从何做起?

  在我接触到的所有案例中,所有的母女 都想彼此接纳对方,争吵、愤怒、抱怨、讨 伐只是表达了对无法彼此接纳的无奈。那么 对于现在既是女儿又是妈妈的你,面对自己 糟糕的母女关系,该做些什么呢?

  打破和母亲沟通的一贯定势

  所谓一见面就吵,是因为我们的大 脑可以对情景、人物关系作出记忆,所以见到相似信息就会立即激发惯有的模式,这么来看大脑真是“傻”得可怜。因此你若想改 变原有的“一见面就吵”的大脑记忆模式, 就需要预先给大脑传递一些不同的信息,这 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作“扰动”。

  例如:你可以预先提醒自己这次无论如 何都顺着母亲说;或提醒自己这次无论如何 都要找到母亲可以被夸奖的地方,并告诉她……当然这样的“刻意”可能会让你觉得有 难度或是枉然,但是别忘了有时候越是你心 里拒绝的方法越可能奏效,因此值得一试。

  总之你自己要先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慢 慢会打破你和母亲大脑中共同的定势,这很 关键。这也是我们可以勇敢迈出的第一步, 并需要坚持一段时间!

  尝试了解母亲的“前世”

  如果你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新的任务,这个任务从问题开始:你了解你的母亲吗?你对还未成为母亲时的她知道多少?当你去了解那时候的 她时,她就开始和你平等地对话了,这不正 是你一直想要的吗?

  在告诉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之前,我们先 来说说大脑另一个比较“笨”的地方:当大 脑感觉到情绪的时候,它就会启动评估机制, 但这个评估机制是个没有升级的 1.0 版本, 这个版本大概从原始人时期就存在,所以它 也只能判断局面是安全还是危险,只能指挥 我们是采取战斗还是逃跑,这种局限性让我 们错失了很多的机会。所以当你知道这个逻 辑后,当情绪再启动的时候你就拔掉电源, 然后你的大脑就会开启最新的程序。

  我们鼓励你做的就是让大脑重启,先把你们糟糕的母女关系这段过滤掉,不带着固 有的坏情绪去判断眼前的这个人和这段关系, 你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当你真的用心了 解对方的时候,对方就会感觉到爱了。

  尝试对抗惯性和熟悉的方式

  不要停下,你要继续努力。或许你们的关系已经有所缓和,或许你有一些怀疑 甚至不甘,我能理解,这正是你需要坚持的 时候,因为惯性其实不希望你去改善你和妈妈的关系,改变后大家会丧失习惯性所带来 的安全感,所以很多母女会选择继续争吵下 去,至少这是大家熟悉的方式。不妨为你自己的坚持奖励下自己。你想送自己一个什么礼物呢?到目前为止,我发现有两样东西对女人似乎永远有效——好听的语言和充满心意的礼物。送自己礼物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送母亲一个礼物?母亲也是女人,没成为幸福的女人而成为好母亲是有困难的。因此,说些好听的话和买些不贵但可心的礼物给她,就不信不能把她“拿下”。

  在关系中坚持是不容易的,你会为自己的努力感到欣慰,坚持去做。

  迈向自我成熟

  这一步要从自身出发。母女关系不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原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和母亲不能有效地分化导致的,也就是我们自己还不够独立。当我们自己慢慢成熟,我们和母亲的关系就自然分化了。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足够成熟独立?这表现为三点:其一,在精神心理层面能独立做决定并为此负责,心里少了很多“应该”和“必须”,并且不会经常被自责和内疚感骚扰;其二,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当我们还需要家里资助的时候,就不得不保持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的角色,不然接受家里的资助会让我们很不舒服;其三,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很丰盈,如工作价值、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是否有贴心闺蜜等。如果我们按照以上三条建设自己,那么母女关系也会慢慢改善。别忘了,你也有权选择“逃离”!

  在修复母女关系中,你或许存在很多疑虑,大多数都可以从以上的建议中找到答案,但假使你按照上面的步骤去尝试了,仍然觉得改变不大并且力不从心,别忘了,你也可选择暂时的回避,放过自己也是放过彼此,或者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最后,我们要补充一点,有些朋友深受母爱之伤,她们被母亲情绪虐待、被吞没自我、被冷漠忽视,在此我们并不建议你按照上面的程序去做,因为这可能让你二次受伤。同时,没有人有理由要求你这么做,无论是选择原谅还是继续“记恨”,都应该得到尊重。

  如果每次接触都无比痛苦,其实可以少接触或者有一段时间保持“逃开”的状态。同时,你们要尽量努力地学会爱自己,对自己好。最后的最后,每一位受困于母女冲突的女性,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不够成熟独立的内在小孩,希望每一位女性照顾好自己心中的内在小孩,做好自己的妈妈!消除上一代母女关系的消极影响,割裂不健康的养育方式,不让自己的遭遇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TIPS

  避免母女冲突,心理学家给你一个实用即时贴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思维上的成熟。这里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范式,你可以写到纸上,每次见母亲之前和见完母亲都做这样的思考,这会很有帮助:

  ● 告诉自己每次冲突其实就是一次提醒,提醒我们有需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我们在心里至少不能排斥这样的机会;

  ● 描述当时的现象,例如:我说了什么、对方说了什么等,而不要开始归责和抱怨;

  ● 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是自言自语,例如:当时我很委屈,给自己一个拥抱和安抚很关键;

  ● 澄清自己的目标:其实我是希望和母亲好好相处的;

  ● 发生这件事情我的责任是什么?这很关键,当我们能在一件事情中关注到自己的责任时,我们其实是有力量的,当然情绪也会好些;

  ● 我下次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

  内容来源:《时尚育儿》杂志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时尚育儿》杂志2017年5月刊

育儿网广播

《时尚育儿》杂志介绍

《时尚育儿》,以“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为编辑特色,提供新手妈妈必需的育儿知识,是国内最时尚、最科学、最互动的育儿杂志。最科学:《时尚育儿》获得了权威的医疗、教育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向读者提供全面科学的孕产、医护、营养、早教、消费等方面的知识与建议。最互动:围绕读者最关注、最普遍的问题,依托《时尚育儿》官方网站数万会员,无论任何调查、征集,都能迅速得到回应,这使得《时尚育儿》能够给予读者第一手的、最具实战性和可操作性的育儿经验。最时尚:《时尚育儿》积极联络海外妈妈、学者、研究机构,以国际化的前沿视角,提供新锐的育儿知识和国际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