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园焦虑吗

  章淼榕:
  入园“过渡期”是因人而异的,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分离焦虑。一般而言,10天左右的适应期是正常的,20天以下都可以接受,毕竟离开熟悉的环境,到新的环境,总归会感觉到不安全。而焦虑的程度与孩子本身的个性、家庭教育方式及入园准备情况都有关系。
  如果孩子比较内向,依赖性强,或以家庭“圈养”为主,那么入园对他的挑战就会比较大,可能会出现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哭闹和忧郁。但也有的孩子没有任何焦虑的迹象,开开心心就入了园。这类孩子一般性格开朗,家长注重独立能力培养,入园前会做些相应的心理准备,使孩子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上学”。
  总之,“过渡期”是正常的,如果家长和孩子都能平常心对待就会比较顺利。有些家长自己也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送别之后还频频回头,这样都会将不安的情绪传染给孩子。

  张娟园长的观察
  在近距离地观察新入园地宝宝后,我们发现,孩子的妈妈越是紧张、焦虑、担心,这些情绪一定会带给孩子,孩子也相应地没有办法很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他们会把注意力放在外部:老师有没有关注我?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我该怎么做是安全的?相反,如果妈妈的心态是放松的、开放的,反倒这个孩子适应起来会快很多,情绪也相对稳定些。

  关于“孩子喜欢的幼儿园”,要有什么条件?
  章淼榕:
  孩子天生喜欢宽敞的地方,他们钟爱的幼儿园应该座落在一个安静的处所,比较开阔,有很好的绿化,很多好玩的活动设施,最棒的就是有小山坡、有水、有沙。当然还有美味可口的点心和午餐,以及很多可爱的小伙伴。
  孩子喜欢的老师是面善的,说话很亲切的,有耐心的,整天笑眯眯的,有很多很厉害的本领的。孩子喜欢老师的话,他看到这位老师就会眼睛放光、满脸笑容,会积极举手或者用好的表现来吸引老师的注意。

  高珊:
  我问了女儿好好这个问题,她的回答是,“我喜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幼儿园,不想睡觉就不睡觉,不想上课就不上课,吃饭想吃多久就多久。”
我就跟他聊,如果是这样的状态,有的小朋友是这样的,有的是那样的,是不是也不合适?后来她自己就认识到,幼儿园之所以约束他们,是对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健康还有能学到东西,她说,“那么也不要一直都管着我们,要让我们有自己的选择”。看来,自由对孩子们还是挺重要的。

  关于好老师,是怎样的?
  章淼榕:
  专业的老师会不断发现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长处,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家长不必担心自己的孩子因为长得不好看、身材矮小或者说话疙疙瘩瘩而遭到老师的嫌弃。只要孩子真实、可爱,具备与生俱来的天性——天真、好奇、快乐、独立、合作并富有创造性,好老师都会喜爱。
   如果孩子不听话,好老师会去努力挖掘孩子不听话背后的原因:身体不好?吸引注意?家庭原因?想办法帮助孩子快乐起来。但是,假如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小朋友,老师也可能用冷处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集体生活的规则。

  张娟:
  我觉得有爱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她们对孩子有兴趣,爱孩子,本身的状态足够开放,足够接纳。好老师得有足够的耐心,愿意倾听孩子,特别是孩子情绪最糟糕、最负面的时候,她能给到孩子的,不是不耐烦,而是能够蹲下来,深呼吸说,我需要陪伴他,我要等待他,这里面有些东西是需要训练的。

  关于沟通的方法,有什么建议?
  章淼榕:
  现在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沟通方式非常多,接送孩子时的短暂交流、打电话、网上论坛、传纸条、家长会等等,沟通的关键在于质量和深度。
我认为,任何其他沟通方式都不能替代面对面的交流,家长务必与老师一个月当面沟通一次,其他方式可以作为辅助。通过言语、表情、肢体的全方位接触,家长与老师会对彼此留下真实的印象,误会也就不那么容易产生。
  用任何一种方式沟通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牢记:沟通的最终目的是“我与幼儿园该如何齐心协力,为这个孩子提供最适宜的环境与教育”,家园之间真诚的相互信任和对孩子共同的爱正是有效沟通的基石。

  张娟:想了解孩子的情况,但有些家长特别不会沟通,经常词不达意,或者用负面的方式来表达,这也是无法顺利跟幼儿园沟通的原因。我的建议是,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最大限度地把信任给到幼儿园,不要总把负面的情绪传达给孩子,比如,老师喜不喜欢你呀,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呀,这样会给孩子压力和戒备心。还有,最好直接跟老师沟通,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总去向其他人了解情况,信息不准确不说,还会产生误会。
  沟通的时机,你可以利用每天接孩子的时间,跟老师做个简单的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另外,如果老师太忙不太方便的话,也可以选择邮件交流的方式,跟老师交流。

  好好妈妈的建议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个明确的判断,既不盲目地认为自家孩子哪里都好,也不完全听老师的“情况汇报”,我们对老师的评价也得有自己的判断。
如果老师喜欢比较听话的孩子,那么她对孩子的评价往往会基于听话乖巧的标准,可是我们知道如果仅凭这一点来判断的话,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所以说父母得理智地分析老师的信息,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需要跟老师沟通来达到共识。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老师的好或不好的判断,给自己和孩子压力,因为幼儿园本来就是孩子学习的过程,不要总担心老师会不会喜欢孩子,或者孩子会不会吃亏,你的心态平和了,孩子在幼儿园才能自在地与周围融合。

  关于“理想中的幼儿园”长什么样?
  高珊:
  首先环境很优美,场地很大,孩子充分地接触大自然,充分地跑跳,有水、有河、有小动物……这个只能是理想中的幼儿园,我想每个妈妈都希望孩子在这样童话般的幼儿园成长,但目前还很难实现。
  现实点说,我比较在意幼儿园的理念,比如,老师是否能够照顾到孩子的独立个体的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能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就是我理想中的幼儿园。

  章淼榕:
  梦想中的幼儿园应该回归福禄贝尔创造这个词的真义上——花园般、贴近大自然的环境;孩子如幼苗般受到园丁们细致温暖的呵护,施以适宜日照和灌溉;最后茁壮成长,发挥一粒种子的最大潜能。
   达成“梦想的幼儿园”核心的要素就是环境与人。环境需要安静、宽敞、安全并贴近大自然。人必须有专业知识,了解幼儿发展规律,懂得拿捏安静观察和适时启发的分寸;有爱心,真诚的关心、爱护和照顾。
  我认为有些幼儿园已经达成了梦想,另一些幼儿园尚需要在“环境与人”两大要素上下功夫。

 

育儿网广播

《完美妈咪》杂志介绍

《完美妈咪》对于怀孕、育儿以及相关的健康知识都带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方法指导!资深的制作团队,将国外的孕育理念与中国的孕婴现状充分融合,全方位打造中国“完美妈咪”——快乐、自信、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