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社交恐惧源于不安全的童年

  孩子最早的自我认同和肯定来源于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只有父母尊重和接纳孩子,他们才会自信和自由地去与他人交往。由于孩子的认知系统尚不完善,有时会把父母争吵的原因归结在自己身上。

  她的社交恐惧源于不安全的童年

  樱子是个有点孤僻的女孩。大专毕业后她一直从事会计工作,每天与数字打交道。半年前,单位调动她去审计部门工作,有一定的外联业务。樱子发觉自己每次去参加客户会谈时就会脸红、心慌、手心出汗,后来发展到说话结巴。这种恐惧的感受在与不同的客户会谈中都会发生,令她苦恼万分。但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或家里,身体的症状就会消失,说话也恢复正常。樱子还为此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并没发现躯体疾病,在心理诊室里得到的诊断是:特殊场合的社交恐惧症。

  临床诊断:过多的挫败和压抑的童年让其产生社交恐惧
  “社交恐惧症”的诊断并不让樱子感到吃惊,因为她能感到恐惧的存在。但她更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进一步了解,我们不难看出樱子的童年经历跟她目前的病症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是什么样的经历导致了她的恐惧感,父母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又对她的心灵有过怎样的影响呢?

  自我否定源于父母的失和
  从樱子记事起,父母就经常吵架,有时还为樱子的事大吵特吵。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樱子就会感到害怕,躲在一旁委屈地哭泣。这样的状况让樱子的内心充满了自我否定,这种自我否定和深深的压抑来源于不安全感充斥的童年。父母长年的争吵,让樱子产生了对父母回避型的依恋模式。由于孩子的认知系统尚不完善,会把失败和错误归结在自己身上。
  此外,妈妈是个严厉的人,对她的生活起居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小樱子没达到要求,就会被妈妈严厉地批评。在妈妈面前,她总担心自己犯错。

  内心的自卑和痛苦让她封闭了自己
  后来因为爸爸长期出差,妈妈把全部的关注都放在樱子身上,为了她能上更好的小学,6岁时,妈妈带她搬了家。这次搬家让樱子再次感到分离的痛苦,周围都是陌生人的感觉让她难受了很久,内心的自卑和痛苦让她觉得老师、小朋友都不会喜欢自己。她害怕被拒绝而不敢说话,变得孤僻、不合群
  其实,进入童年期后,孩子的社会性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父母与孩子交往的时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儿童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学校接触同龄人。这个阶段与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者按在同伴交往中的人气特点将儿童分为三类:1、受欢迎的儿童;2、不受欢迎的儿童;3、受忽视的儿童。樱子就属于第三类儿童。用樱子的话说,她也渴望集体活动时有人主动邀请她成为小组成员,但总是被忽略,直到老师分配她去某个小组。从小到大没有人教过她如何与他人交往。

  育儿建议:
  一:给孩子呈现健康的关系模式
  很难想像,一对天天吵架、长期处在愤怒情绪中的夫妻,他们的孩子会快乐、开朗。孩子最早的自我认同和肯定来源于父母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父母的相处模式不仅会影响到孩子跟他人的相处模式,更会在孩子成年后,把父母的相处模式复制到自己的亲密关系当中。
像优优妈妈就做得很好。优优的妈妈发现女儿很喜欢画画,就带她去学习,并对她的每次进步都给具体的表扬。比如,这条小鱼的眼睛画得特别有神等等。每个周末有半天时间,全家人会跟其他有孩子的家庭组织去爬山或郊游,在群体活动中让优优体验分享、互助的乐趣,在大自然中学会珍惜和爱护环境。现在的优优是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小朋友都爱跟她一起玩,她既有主见,又乐于分享,还经常帮助其他有情绪波动的孩子。

  二:帮助不同年龄的孩子建立朋友圈
  儿童对友谊的认知经历一个发展过程,3-5岁时,我们称为短期游戏伙伴关系。这个时期他们认为跟自己玩的就是好朋友,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就是在游戏中认识朋友。6-9岁呈现单向帮助关系,儿童喜欢找与自己一致或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9-12岁友谊发展成双向帮助关系,友谊具有相互性,但多半是合作时是朋友,不能“共患难”。12岁以后,对友谊的认知发展成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不论孩子处在哪个年龄段,了解这样的认知规律,也许能让您懂得孩子对“朋友”一词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己的朋友圈,从而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准备。
  5岁时的壮壮是个性格腼腆的小男孩,他不太爱跟同龄的孩子一起玩。妈妈发现壮壮特别喜欢踢足球,于是鼓励他跟其他邻居的孩子们一起踢球,对足球的热爱让壮壮克服了羞涩和腼腆,参与了玩球的游戏。妈妈还帮助壮壮成立了小小球队,请老师来教授几个孩子一些足球的基础动作,壮壮当小组长,现在的壮壮自信、活跃了很多。

  三: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每个孩子的适应力是不同的,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对新环境会有一定时间的适应性。如果他们在一个集体中感到舒适和安全,请父母考虑他们的合理意愿,尊重他们对幼儿园、学校甚至是老师和自己朋友的选择。尊重孩子合理的选择,孩子也会自信和自由地去表达。
  因为家里买了新房子,父母想搬家后给乔乔转学。当她听到这个消息后,乔乔的情绪突然低落,好几天都没精打采的。父母跟她交谈后,才知道乔乔非常喜欢现在的幼儿园,尤其是带班老师,乔乔希望还能留在这个幼儿园。父母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虽然搬了家,但没有让乔乔转学。虽然路途比原来远些,父母还乔乔出门的时间提早了,但乔乔的心愿得到满足,她比以前更开心地投入幼儿园的活动中,跟父母也更愿意说学校的事了。

  专家介绍:
  杨谨,心灵营养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与心理健康研究生院研究生,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University)硕士。国家劳动部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会员。

育儿网广播

《心理育儿》杂志介绍

针对0-6岁儿童成长中的各类心理、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专业见解与指导;从中医学的角度关注宝宝的身体健康,依据中医理论对孩子进行日常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