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听话”的孩子

  交流能力是所有基本能力的根源。大部分人认为,交流能力只是单纯有着好口才的能力。其实不然,交流能力不是单纯的说话,而是沟通与交流的结合。

  “要乖乖听老师的话!”

  这恐怕是每天早上妈妈们送孩子上学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要孩子上课时不可以喧闹,要听老师的话,努力用功。

  不过,我很担心的是,这句“要乖乖听老师的话”,是不是会把我们的孩子变成一个被动的小孩?

  我想大部分的妈妈都不会怀疑这句话会有什么问题。当然,这句话可以说是没有大问题,不过,它就正好反映了中国教育的价值观。

  单项教育vs多向教育

  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是“听的教育”,美国是“说的教育”。

  如果中国的教育是单纯的“要乖乖地听老师的话”的听式教育,美国的教育就是提问、发表以及讨论等的说式教育。听式教育是老师以注入式方法教导孩子的单方向教育,说式教育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由讨论所形成的双向、多向教育。那么,单项教育和多向教育的差异点在哪里呢?

  只要接受过注入式单向教育的孩子,比起接受多向教育的孩子,不但在交流能力上比别人差,甚至在思考能力、讨论能力、理解能力等这些基础能力上,都非常落后。

  我之前在某地教导孩子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我的教学方法不是老师一人从头讲到尾,而是让学生一起参与,其中之一就是让学生发表意见与参与讨论。但是刚开始时,课程进行得并不顺利。参与的孩子都没什么信心,不过是将事先写好的原稿念出来而已。而听的学生不用说讨论,个个都在想其他事,根本不专心。

  这不是因为孩子们个性内向所致,与朋友在一起时那么喜欢讲话的孩子,到了上课时间要他参与讨论时,怎么会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哑巴?我观察了几个月之后,得到的结论是,孩子们不具备交流的能力。在家里,不曾有过真正的交流;在学校,从小接受的便是单向教育,因此没有机会学习到沟通的方法。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让所有的孩子慢慢接受我的教育方法,而随着课程的推进,效果也开始变得明显。另外,让我惊讶的是,在改变上课方式之后,孩子们甚至连生活态度都变得积极了。平常交流时不开口的孩子,逐渐还会开玩笑,还会主动与我谈及自己的忧虑等。

  孩子通过对话所获得的

  中国的教育体制,往往造成家长毫不顾忌孩子的意见,只要求他们拼命追赶学业的情况。可是,更让我忧心的是,甚至在家里孩子们都无法拥有双向健全的沟通。

  当然,有很多妈妈会认为,交流能力可以以后再学习,现在真正重要的是学校的学业。不过,我敢断言,比学校课程更重要的,就是交流能力的学习。

  二十一世纪是沟通和交流的时代,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为了将不断涌出的信息情报有效地用有并吸收掌握,就要拥有基本的交流能力。

  此外,如果我们已经预测到我们的孩子要生活的未来社会是由比现在更多的信息以及知识所形成的,那如此腔调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也不为过了。但是,我想再补充一点——我们不但不能忽略交流能力本身的重要性,在培养交流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孩子们将要做如何发展这一点。

  总之,交流能力是所有基本能力的根源。大部分人认为,交流能力只是单纯有着好口才的能力。其实不然,交流能力不是单纯的说话,而是沟通与交流的结合。

  沟通的基本是听与说,不过,这里面还包括一种,那就是通过提出想法与意见,创造出第三种见解。因此,像这样的沟通交流过程,是要积累理论能力、思考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的。

  试想,为了交流,我们就必须要把自己的主张整理的具有条理与逻辑。在这个过程中,理论能力就会自然提升。此外,聆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整理,会产生理解能力。为了把它们用语言表达清楚,在更胜一层思考的过程中,还会让思考能力增强。不仅如此,把自己的意见与他人意见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意见时,其推理能力就会自然提升。

  当然,这些能力并不是可以用刀子来切割分配的,所有的基本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提升的,而是要通过持续地反复练习逐渐上升,并融入自己的心理与生活之中。

育儿网广播

《母婴世界》杂志介绍

《母婴世界》专为0-3岁宝宝而定制的早教家庭读本,将致力打造成为全国最具专业权威性的婴幼儿时尚杂志。2009年11月全新改版,资讯更丰富、版面更新颖、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每期除了深入一个主题作全方位探讨外,主推栏目还包括“宝贝计划”、“宝宝食谱”、“孕产课堂”、“妈咪支招”、“大龄妈妈小小儿”、“美丽妈咪”、“多元智能”、“亲子美劳”等。